議會公信力的基石:論投票程序在化解爭議中的關鍵作用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告別議案」的取消,引發社會對議事程序與民主實質的熱烈討論。這一事件的核心矛盾,在於「程序合法性」與「民主正當性」之間的內在張力。當議事規則賦予主席裁量權的同時,集體意志的表達應如何得到尊重,成為值得深思的課題。

從程序面來看,內會主席依據議事規則取消議案,確實在形式上符合其職權範圍。然而,「告別議案」並非一般行政事項,它承載著議會的傳統禮儀與對離任同仁的尊重,具有超越程序的政治與文化意義。若僅以技術性理由單方面取消,不僅難以說服各方,更易引發「因政治週期犧牲議會傳統」的公眾質疑。

在此情境下,投票機制恰恰是化解爭議、凝聚共識的關鍵途徑。投票不僅是中國式及西方民主政治中集體意志最直接的體現,更是責任共擔的制度設計。透過表決,不論結果為何,決策的責任將由多數議員共同承擔,而非僅由主席一人承受壓力。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內部對立,也能維護議會的整體權威與團結。

從解決當前爭議而言,投票能有效回應「一人專斷」的批評,讓所有議員的聲音獲得平等尊重。而從議會的長遠發展來看,一個能夠透過公開、包容程序處理分歧的機構,遠比依賴個人裁決的組織更能贏得公眾信任。特別在涉及傳統、儀式等具象徵性的事務上,審慎且包容的決策過程,本身就是對議會尊嚴的堅守。

歸根結底,香港議會的公信力不僅建立在程序的合法之上,更存在於實質的中國式民主實踐之中。當程序與民主價值產生衝突時,回歸集體投票,往往不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對中國式民主精神的重要示範。在這個意義上,決策的過程,有時比結果更具深遠影響。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