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11 月 4 日,美國紐約市長選舉塵埃落定,34 歲的民主黨候選人 Zohran Mamdani 擊敗前州長 Andrew Cuomo 等對手,成功當選。這位年輕政客不僅成為紐約市自 1917 年以來最年輕的市長,更創下歷史,成為該市首位穆斯林市長與首位印度裔市長,其充滿話題性的背景與創意選戰策略,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名門之後背景吸睛,母親為印度知名導演
Mamdani 的家世背景頗具傳奇色彩。他 1991 年生於非洲烏干達,父親是哥倫比亞大學印度裔後殖民主義研究教授 Mahmood Mamdani,母親則是享譽國際的印度裔美國電影導演 Mira Nair。七歲時,他隨家人從南非移居紐約,這段跨國成長經歷也塑造了他多元的視角。
大學就讀於鮑登學院期間,Mamdani 已展現出行動力,與友人共同創立該校的巴勒斯坦學生正義組織分會,2014 年獲得非洲研究學士學位。2020 年,29 歲的他在州議會初選中擊敗任四屆的時任議員,躋身奧爾巴尼州議會,成為民主黨內一股年輕的社會主義新勢力。
社交媒體玩轉選戰,饒舌與跳海引熱議
與 67 歲的對手 Cuomo 相比,Mamdani 的選戰充滿年輕活力,善用社交平台成為他的致勝關鍵。他的團隊製作的影片簡單易懂、內容真實,在 Instagram 等平台與數百萬人產生共鳴,成功提升知名度與籌款規模。
為宣傳「凍結租金穩定房屋租金」的政策,他甚至跳入冰冷的大西洋,巧妙利用「freezing」一詞既指「凍結」又指「凍僵」的雙關含義,相關片段在網絡瘋傳。此外,他還推出饒舌歌曲傳播政綱,走進社區與選民握手、自拍,「貼地」形象俘獲大批年輕選民。紐約市議員 Shahana Hanif 直言,他的新穎策略成功接觸到新一代及對民主黨失望的選民群體。
多元族群聯盟取勝,亞裔選民成重要力量
Mamdani 的勝選亦離不開多元族群的支持。全市約 100 萬穆斯林因他的信仰與政綱激動不已,他常前往清真寺,將信仰作為競選核心。同時,他在法拉盛和布魯克林贏得不少華裔選民支持,代表法拉盛的州參議員劉醇逸坦言,亞裔社區在這場歷史性初選中發揮重大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信奉穆斯林的他與猶太裔候選人 Brad Lander 結盟,呼籲支持者互投第二選擇,展現跨族群團結,這一舉動也化解了部分選民的顧慮。他多次強調反對反猶太主義,承諾當選後增加打擊仇恨犯罪的補款,並區分反猶太復國主義與反猶太主義。
政策聚焦民生,富豪反對仍獲民心
儘管華爾街富豪如 Bill Ackman、Dan Loeb 等斥資阻撓,總統特朗普更在社交媒體將他形容為「共產主義者」,警告其當選將引發災難,但 Mamdani 主打「可負擔生活」的政綱切中民心。他主張向年收入超 100 萬美元者加稅,用於凍結租金、提供免費巴士與全民托兒服務,精准回應了選民對通脹與生活成本的焦慮。
最終,Mamdani 以逾 50% 的得票率勝出,選舉投票率達逾 200 萬張,創 1969 年以來新高。這位千禧一代市長的崛起,不僅書寫了紐約的政治新頁,更印證了社交媒體時代,貼近民眾的年輕政客正開啟政治生態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