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歷史」
2025年是日本二戰投降8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不僅是對戰爭死難者的悼念,也是對日本如何面對戰爭歷史的再一次檢視。然而,日本在紀念活動、歷史態度及國際關係方面仍存在深刻的矛盾與分歧。
近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證實,他已下令國防軍啟動『全面佔領加沙』的軍事計畫,目標是『徹底終結哈瑪斯』,並將治理權移交予親以色列的阿拉伯盟友。此舉不僅標誌著戰事的重大升級,也預示中東局勢可能迎來新一波全面動盪。
中國人少吃猫肉,源於歷史傳統、口感不佳、經濟低效與健康風險。從西周祭壇神靈到現代寵物,貓憑實力躲過餐桌,更獲法律與情感雙重保護。
筆者建議在加密貨幣顛覆傳統金融秩序的時代變局中,既要研究凍結高風險加密抵押產品入境以修訂《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條例》,更需聯合內地研發央行數字貨幣跨境結算網絡,逐步削弱美元依賴。
美國58歲A女士因童年注射屍體提取的生長激素,50年後慘死於克雅氏病。這種由朊毒體引發的罕見腦病,曾透過醫療行為感染全球數萬人,揭開醫學史上跨越半世紀的安全隱患。
2025 年 4 月 30 日,美烏簽署《烏克蘭 — 美國礦産資源協議》,協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掠奪?回顧近 200 年前的美國對我國發起的首場貿易戰,答案便清晰可見。
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 為的是謀取自身利益,類似的貿易博弈早有先例。「硝烟戰」(1840 年英國挑起鴉片戰爭,用槍炮打開中國市場)、匯率戰(1985年的「廣場協議」推高日本物價)、「禁運」(1950 年對中國的全面禁運切斷貿易往來)、「科技戰」(拜登任期對中資企業列黑名單、實施技術封鎖)等。
筆者期待香港需在「發展」與「保育」間尋求動態平衡。借鑒國際經驗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合作申遺,皆有助提升活化品質。唯有讓歷史文化真正「活」在民眾生活中,方能實現永續傳承的終極目標。既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