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歷史,一國的興衰有史可鑑。
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獲得和平的成功關鍵是「寬恕」。當年美國內戰的死亡人數遠超於美國所有對外的戰爭,但最終以沒有屠殺、沒有大規模關押、沒有剝奪財產收場。
美國所有的對外戰爭從19世紀墨西哥 / 西班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越戰加起來總共死亡人數都比不上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戰爭。美國內戰是北方戰勝南方,但結束美國內戰是用「寬恕與和解」才促進了國家的團結。美國政府將雙方將領都視為英雄,所有投降的官兵不會被關押或者以叛國罪起訴,並保留了他們個人的財產和尊嚴。美國南軍最備受愛戴的李將軍 Robert E. Lee 最後選擇了國家統一,做出投降的決定,避免了無謂的流血衝突,展現出對國家和平與統一的責任感。
美國南北戰爭的和解在人類歷史上是罕見的。勝利者沒有對戰敗者進行大規模的屠殺和監禁或財產的沒收。這種「寬容的和解」精神讓美國能夠重新迅速崛起,成為後來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愛爾蘭的例子:血債也能走向協議。IRA 長期以恐攻與英國對抗,甚至暗殺英國王室成員蒙巴頓伯爵,但1998年仍走向《貝爾法斯特協議》,解除武裝、加入政治體制。北愛爾蘭天主教 / 民族主義的新芬黨(Sinn Fein) 和效忠英國新教 / 聯合派的統一黨 (DUP) 互相超過百年的仇恨,在1979年愛爾蘭共和軍暗殺了飛利浦親王的叔叔蒙巴頓伯爵(他是二戰時的英國海軍元帥 ),他是現在英國查理斯國王的爺爺,也是英國王室最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但連他和他的孫子都被暗殺,可見當時的對立。可是最後到了1998年,新芬黨也接受了英國政府的和平協議,雙方和解,新芬黨也解除愛爾蘭共和軍的武裝部隊,從內戰中走向和平成為大不列顛英國的一部分。
講到德國的統一,在經濟與軍事不對等的情況下也能整合。
1990年10月德國的統一就是西德以「合併」的方式吸收了東德,這情況有點像…..當時的西德經濟和軍事規模等於是現在的「中國大陸」,而東德的經濟和軍事規模類似是現在的「台灣」。比對東西德與兩岸的關係有著相似之處。如:都是同文同種的一個是日耳曼民族。而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西德的經濟體量遠大於東德,能夠負擔統一的巨大成本。以及西德的軍事力量遠大於東德,東德沒有足夠的武力自保。而最重要的是原因是:原本支持東德的蘇聯,已無力援救東德,等於是默許了西德合併東德。今日台美關係也存在這樣的疑慮。
只是唯一不同於台灣和大陸的情況是:當年西德的馬克是國際強勢貨幣,可以完全代替東德的馬克,所以西德釋出用一比一的匯率,馬上獲得東德人民的歡迎,讓東德的老百性财富馬上增加多倍。而東德的國營企業債務和資產,西德也給予優惠兌換,解決了當年東德經濟的困窘。
而今日的人民幣,在國際上仍未達美元或歐元的地位,也未能自由兌換。同時有別於新台幣是自由兌換的貨幣。這與當年西德是強勢馬克,東德人民當然熱烈願意接受一比一的兌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