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漏症:當你的腸道在「漏水」,全身免疫也跟著出問題

avatar

陳韋汝

醫療衞生界
作者:

陳韋汝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當腸壁出現微小裂縫,毒素與細菌就會「漏」進血液,引發發炎、疲倦與過敏。
修補腸道不靠排毒療程,而是從飲食、睡眠、益生菌與壓力管理開始。

腸漏症是什麼?

你是否常覺得腸胃不適、容易脹氣、皮膚敏感、疲倦無力?
這些看似分散的症狀,其實可能都與「腸漏症(Leaky Gut)」有關。

腸道的黏膜原本像「濾網」,只讓營養素通過。
但當這層濾網出現裂縫,未消化的食物碎片、毒素、壞菌就會滲入血液,
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慢性發炎與免疫失衡。

長期下來,可能造成:慢性疲勞、頭痛、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關節疼痛、情緒低落、消化不良、體重難降。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為什麼腸道會「漏」?

近年研究指出,腸漏症常與現代生活習慣有關:

高糖與加工飲食:精緻糖、反式脂肪會削弱腸黏膜。
壓力過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讓腸壁連結鬆開。
藥物濫用:止痛藥、抗生素、胃藥使用過多會破壞菌相。
睡眠不足與熬夜:影響腸道修復節律與菌群平衡。

腸道其實很「聰明」,它每天都在修補自己;但若刺激不斷,它終究會撐不住。

腸道與免疫的「連鎖反應」

腸道內有超過 70%的免疫細胞
當腸壁受損,免疫細胞會持續發炎,形成「慢性低度發炎」。

這不但使代謝下降、情緒焦慮、注意力變差,還與糖尿病、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有關。
腸道一旦失衡,整個免疫防線也會跟著崩塌。

精緻糖、反式脂肪會削弱腸黏膜

修復腸道的五大關鍵

吃回原型食物

避開加工與油炸,選擇天然蔬果、全穀與魚豆蛋類蛋白。
少糖、少酒、少精緻澱粉,是讓腸道「降溫」的第一步。 

養好菌、餵好菌

健康的腸道就像一座生態森林。
益生菌是「好菌」,益生元是「牠們的食物」。 

日常食物來源:

  • 益生菌:無糖優格、味噌、泡菜、康普茶、納豆
  • 益生元:香蕉、洋蔥、燕麥、地瓜、蒜頭

補充益生菌的建議

若腸道菌相已嚴重失衡(如長期便秘、腹瀉、過敏、腸躁症),
可短期搭配益生菌保健品幫助重建菌相。臨床觀察顯示,補充益生菌能降低腸道通透性、減少發炎指標、改善腹脹與疲勞。

減壓與睡好覺

壓力是腸道健康最大的敵人。
可透過深呼吸、冥想、散步或瑜伽降低皮質醇。
保持每晚6~8小時睡眠,讓腸黏膜有足夠時間修復。 

給腸道一點時間

用餐時放慢速度、細嚼慢嚥,避免邊吃邊滑手機。
飯後可輕走10分鐘,促進腸道蠕動與菌群平衡。
腸漏的修復不是一夕之間,而是持續的生活調整。

從「修腸」開始修復全身

改善腸漏後,慢性疲勞、過敏、皮膚炎與情緒低落都會逐漸緩解。
真正的療癒,不是靠特效藥,而是靠每天的選擇

讓飲食單純、讓壓力釋放、讓腸道有時間修復,
你會發現——當腸道不再「漏」,
身體自然更穩、情緒更平、免疫更強。 

從今天開始,幫你的腸道修一道「防水層」,
它會用更好的免疫力回報你。

從今天開始,幫你的腸道修一道「防水層」, 它會用更好的免疫力回報你。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百香果的8個酸甜祕密:竟偷偷把身體調理得這麼好!
avatar
藍莓卷
屁多又臭是腸道在求救?「屁事」裡藏著哪些健康密碼
avatar
藍莓卷
巴西22歲女CT顯影劑過敏亡!罕見過敏藏「免疫誤判」
avatar
藍莓卷
你細胞的電池老化了嗎?
avatar
陳韋汝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