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公眾號「筱江雞」今天發表示一篇題為「鄭麗文和國民黨的最後一搏」評論文章指出,「上天給了鄭麗文一個機會,讓她獲得了參選國民黨主席的機會。由於國民黨內部各個大佬的算計,原以為按照國民黨內部的舊有秩序,產生一個符合大家屬意的人選。結果是盧秀燕前後不明的態度,讓想選的大佬前面不敢選,後面想選變卦來不及。非典型的鄭麗文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好比大佬們還在為飯桌上席位安排虛偽地推讓,有個小字輩毫不客氣地坐在主位上拿起筷子就吃。但是鄭麗文能夠當選,那就不是簡單的運氣問題,而是她站對了風口,飛了起來。政治的戲劇性背後,往往是更深層的歷史邏輯在悄然發力。」
文章全文如下:
鄭麗文和國民黨的最後一搏
三個月前,誰也不會想到鄭麗文會擔任國民黨主席,我相信連鄭麗文自己也沒有想到。國民黨錯愕,對手民進黨錯愕,綠媒都沒想好如何攻擊她。和鄭麗文同屬「野百合學運」一代的李忠憲在臉書發文指出,他和鄭麗文同屬「野百合學運」一代,如果有人穿越時空回去告訴他,台上拿著麥克風慷慨激昂的鄭麗文會變成國民黨主席,他一定會認為那個人是瘋子。
三個月來的種種陰差陽錯最後堆積成了機緣巧合。這兩年還混跡於政論節目慷慨陳詞的鄭麗文居然成為執掌百年老黨的女性主席。台灣政壇發展變化之快,遠非「城頭變幻大王旗」所能形容。這一切用奇跡來解釋行得通嗎?從未有過地方歷練,沒有紮實根基,去年未獲得不分區立委提名的鄭麗文本應該走入政治的靜寂,為何突然異軍突起?是人造形勢,還是造化弄人?
上天給了鄭麗文一個機會,讓她獲得了參選國民黨主席的機會。由於國民黨內部各個大佬的算計,原以為按照國民黨內部的舊有秩序,產生一個符合大家屬意的人選。結果是盧秀燕前後不明的態度,讓想選的大佬前面不敢選,後面想選變卦來不及。非典型的鄭麗文就這樣橫空出世了。好比大佬們還在為飯桌上席位安排虛偽地推讓,有個小字輩毫不客氣地坐在主位上拿起筷子就吃。
但是鄭麗文能夠當選,那就不是簡單的運氣問題,而是她站對了風口,飛了起來。政治的戲劇性背後,往往是更深層的歷史邏輯在悄然發力。
如果時光倒回五年前,以當時台灣的氛圍,敢在國民黨主席競選過程中喊出「我是中國人」,鄭麗文別說當選,可能連參選的門檻都摸不著。五年前,面對國民黨發起的「四大公投」,民進黨用一招「反併吞」,竟然讓台灣人自覺自願吃下萊豬,抗中牌的邪門由此可見一斑。
籠罩在民進黨「反中仇中」陰影下茍且活著的國民黨,已經9年沒有執政了。各位能人大佬輪番粉墨登場,小心翼翼地迎合民進黨一手塑造的所謂「抗中保台」主流民意,卻始終找不到北。用台灣話說,輸到脫褲,那就「脫褲蘭」給他了。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換個活法試試看,這就是廣大國民黨基層黨員的想法。今時今日,放眼天下,攻守之勢異也。反中牌的最大靠山親美牌,已經出現了多米諾骨牌崩塌前奏。
這五年,中美的較量已經出現了分水嶺。中國強大的綜合實力,已經逐漸越過台灣海峽,全方位地滲透到台灣島內,促使台灣島內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中國國力日益強大是全世界公認的客觀事實。事實就是事實,這不是統戰認知宣傳。只要是事實,不管你如何宣傳和反宣傳,信息一定會透過民進黨建立的信息繭房,最終傳達到台灣島內。區別在於是陳館長還是張三李四館長來轉達的。
館長陳之漢說了一半假話和一半真話。假話是他把過去對大陸錯誤認知的原因推給民進黨的宣傳,因為只要是有正常認知的台灣人,都不會相信高鐵沒靠背之類的鬼話。真話是他親身體驗到了大陸以後,他發現大陸的發達程度遠超他的想象,在震撼下發自內心的讚美,感染很多台灣人。
而自今年初特朗普上台以來,作為台灣人精神支柱的美國主子,一系列舉動讓民進黨叫苦不叠。軍購上的強取豪奪,關稅上的予取予求,台積電被掏空搬空等一系列事件,讓台灣人從親美走向疑美,甚至產生了反美思潮。大家如果有空去看看台灣股市論壇,掏過真金白銀的股民情緒最為直接真實。
一正一反兩相作用下,台灣的民意已經發生了悄然的改變。今年7月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按照慣常招數又拉起「反中」大旗,給對手貼上了親中立委的標簽,以為隨便亂槍打鳥隨便都能打下幾個,卻出現了31:0誰也沒有料到的絕殺結果。
這好比民進黨還在熱衷於一場「誰更親美反中」的二維平面遊戲,但大陸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故事,已經構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三維現實。當這個現實壓過來時,平面遊戲裡的所有伎倆都顯得蒼白無力。
鄭麗文敏銳地發現了這個變化,她在競選中多次旗幟鮮明地喊出「要讓台灣人都能自豪自信地說我是中國人」。對手以為她在政治自殺,綠營嘲笑她「沾紅必死」,沒想到她居然受到廣大基層國民黨員的熱捧,最後以高票當選。
國民黨上層的大佬們真的沒有準備好鄭麗文擔任他們的黨主席,這不是一個人當選的問題,而是她的當選意味著國民黨整個路線有可能要發生大的轉變。嘲諷的有之,放話的有之,威脅退黨的有之。有人直接給臉色,不參加她的全代會就職儀式。
確實,競選是一回事,履職是另外一回事。競選過程中,你只需要尋找你志同道合的人支持。而就任以後,你要面臨和對手或者敵人的碰撞與鬥爭。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三人以上從眾,就是一個團隊。擔任主官管理一個團隊獨當一面,無論這個團隊的層級高低,其管理的原理也是大同小異的。鄭麗文的過往中沒有這樣的經歷,這無疑是她的短板。
鄭麗文如今面臨艱難的抉擇,是繼續她在競選期間的大鳴大放,還是回歸到所謂台灣當前政治的現實。
國民黨黨內既得利益者不關心誰當主席、副主席,也不關心黨內帶來的新氣象變化。在他們眼裡,只有選舉,下一次選舉,2026年的選舉,這才和他們的切身利益直接相關。對於他們來說,無論是形勢大好還是選情艱困,他們主打的是迎合民意,討好民意。
台灣社會對大陸偏見根深蒂固,短時間內無法撼動。如果這個時候去扭轉改變民意,風險太大。特別是在地方性的選舉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避掉有關兩岸路線的問題。因為他們認為這本身就是國民黨的短板,沒必要去主動提起。
國民黨有些人真的是輸怕了,甚至完全喪失了信心,他們完全不相信主導兩岸交流可以成為國民黨的金字招牌,反而認為國民黨前綴的「中國」兩字是他們的歷史原罪包袱。民進黨「好心主動」幫國民黨總結失敗的原因,國民黨很大一部分人也相信——由於承認「九二共識」,他們因此被貼上親中標簽而被台灣選民拋棄。
他們似乎認為,只有遵循民進黨創立的勝選規則——拋棄歷史,和民進黨比賽誰更「親美反中」,才有可能獲得勝利。他們把國民黨看成一個因選舉利益而集合的聯盟組織,他們只是因為島內的選舉規定希望得到國民黨有權提名。或者說強勢地方勢力認為國民黨在當地別無選擇,必須提名他們,所以他們完全有資格和鄭麗文領導的國民黨中央叫板。
柯志恩是最典型的代表。這位長期發表大量「親美反中」言論的國民黨地方勢力,在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以後立即宣布參選明年高雄市長,並在起手勢海報上與國民黨切割。她直白地說,她不會指望國民黨中央給她多少資源支持,只要不拖她後腿就好。
柯志恩作為市長一級的候選人尚且如此,那些有意競選縣市議員的更是感到焦慮恐懼。假如鄭麗文代表的國民黨中央有「親中」的言論,比如「我是中國人」,他們如何在地方向選民解釋,肯定或者否定都會陷入兩難。
新北市議會的民進黨議員數次逼問侯友宜是否讚同鄭麗文所說的「我是中國人」,侯友宜躲躲閃閃始終不敢正面回答。侯友宜這樣明年沒有競選壓力的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候選人所面臨的壓力。
鄭麗文能怎麽辦?她明年不是候選人,但卻是所有國民黨候選人的總操盤手。如果明年國民黨候選人都視她為票房毒藥不敢和她接觸,就像侯友宜選前之夜拒絕讓馬英九登台助選,那她這個國民黨主席還當什麽當。
鄭麗文是繼續宣揚她競選時候的理念主張,還是妥協於當下黨內的現實?一個領導人是做一個開創者,還是做一個務實的協調者呢?
我認為她會賭一把!是的,就是用「賭」這個字,除了「賭」字,沒有什麽比她突破目前的困境更形象的字眼了。
我之所以認為她會賭一把,是反覆觀察聆聽她就職演說時的脫稿演講十遍以上後得出的結論。人在脫稿時候,言由心出的內容和匹配的表情肢體語言,絕對是她內心真實的反映。不要說當時台下多人落淚,遠在海峽對面的我對著屏幕也差點眼淚噴射而出,多少年沒有聽過這麽激動人心的演講。這是中文世界里一次經典的演講,也許我們多年以後反過來再審視這篇演講,才會理解這篇演講的歷史地位。
一個信誓旦旦要把羊群帶成獅群的領導人,絕對不會妥協沈溺當下,絕對敢賭一把。一旦賭成功,她就會成為名垂青史的領導人。這不只是一場政治賭博,更是一次歷史抉擇。賭的不是一時選票利益,而是國民黨能否抓住最後的機會,找回自己長久的生存。
讓我們從鄭麗文的感性演講中脫離出來,理性客觀地分析。也從鄭麗文會功成名就、名垂青史的幻想中脫離出來,為國民黨的當下利益務實地分析。
鄭麗文斬釘截鐵地提出:時間已經不站在台灣這邊。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她能做出這個論斷,她就比台灣現今絕大多數政治人物高出幾個等次。
台灣島內絕大多數人還在津津樂道地探討2026、2028如何如何。有嗎?如果沒有了,國民黨諸君的出路怎麽辦?就算從一己之私上為自己想想。外面的世界都變成什麽樣了。你們真的把14億中國人的意志和情緒當作不存在,讓你們繼續2026、2028一直下去,任憑你們千年萬年?
退一萬步說,假使你們遊戲還能繼續玩幾年,你們真的就希望選舉就按照民進黨設定的規則玩下去?假如國民黨不徹底打破民進黨「抗中保台=選舉票房保證」的神話,就會永遠顧此失彼,進退失據。長期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隨時被動地被民進黨抹紅貼標簽,成為「台灣人不像台灣人,中國人不像中國人」的怪胎。
要打破這一僵局,國民黨必須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重新審視自身的定位與策略,才能擺脫民進黨設置的輿論陷阱,重塑政黨形象。
假如中國國民黨不樹立「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的觀念,就會失去政黨的歷史和黨魂,在兩岸關系上始終無法形成清晰有力的立場,在選舉中持續喪失核心競爭力。永遠停留在「維持現狀」這種自己也不相信的論述,既騙不了大陸人,最終還害了台灣人。最終淪為政治舞台上缺乏靈魂的空殼,被選民徹底拋棄。
假如國民黨不釋放誠意善意尋求大陸的支持,那就是自絕於最堅實的後盾和最廣闊的發展空間。主動失去14億中國人的相挺,國民黨在涉及台灣民眾切身利益的經濟合作、民生改善等諸多領域都將寸步難行,更難以在與民進黨的競爭中展現出真正能為台灣謀福祉的政黨擔當。最終只會讓自身在台灣政治舞台上的影響力持續萎縮,辜負那些期待國民黨能帶來改變的民眾的信任。
更何況,國民黨已經在多年大選中失敗,處於谷底,而明年的縣市選舉大概率會有成果,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這個時候為什麽不凝聚黨內共識,拿出新的論述試試看,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打破過往的思維定式,勇敢地挑戰民進黨「抗中保台」的神主牌。一旦勝利,2028年一馬平川,真正實現從谷底反彈的目標。若依舊固守陳舊路線,即便暫時在地方選舉中取得成績,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長期頹勢。
台灣大選不同於地方選舉,兩岸路線始終是主軸,屆時民進黨借機販售「芒果乾」,散播焦慮加恐嚇,國民黨又會節節被動。這樣的經驗教訓,國民黨已經有過三次了。
只要鄭麗文敢賭,只要國民黨上下拿出態度,他們很快就會得到源源不斷的力量的支持,驚喜連連。這個力量來自哪里,我不說,你懂的。
是繼續在台獨分子畫的圈圈里內捲到死,還是勇敢地打破格局,為台灣爭得一個光明正大的未來?鄭麗文面臨的不是一道「親美」或「親中」的選擇題,而是一道有著唯一解的數學題:14億人的市場 +同根同源的血緣文脈 + 不可逆轉的統一大勢,這個方程的解只有一個。
看懂這一點,鄭麗文才算看懂了她真正的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