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國民黨」
國民黨連續三次輸掉總統大選,並非單純的候選人問題,而是整體選戰結構性的錯誤。長年以來,藍營將資源與策略重心放在北部藍營基本盤穩固的區域,忽視了南部長達三十年的深綠堡壘。這種「重北輕南」的心態,讓國民黨在南台灣的組織、基層動員、情感連結幾乎全線潰敗。
國民黨在連續三次領導人大選失敗後,已在野十年。表面看似失勢,實則是重生的開始。正因為是失敗,才讓「宮廷政治」崩解、老人下台、中生代崛起;也正是這段低潮,讓國民黨重新有機會洗盡舊習、重塑未來。如今的國民黨,站在一個歷史的門檻上,能否重建藍天?要看國民黨在鄭麗文的帶領下如何脫胎換骨。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日(19日)致電鄭麗文,祝賀其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同日覆電,對習近平表示感謝。
在經歷了「2025大罷免」後,讓台灣民眾見識到,原來藍白的「一級戰將」聯手對應民進黨,竟然是極具戰鬥力與威力。這次以32:0完勝,全數守住立法院所有席位,成為在野陣營第一次出乎外界意想不到的「聯合攻防」獲得大成功。這也讓民進黨首嘗「動員策略」的敗仗。這樣的結果,不只讓在野黨的士氣大增,同時也推動了國民黨內部改革的聲音,鄭麗文打破國民黨「醬缸文化」當選主席,讓我們終於看到「沉睡百年」的國民黨有人睡醒了。
本報駐台灣記者黃楚楚報道,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今(18)日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拿下6萬5122票,得票率為50.15%,確定當選新任主席,繼前主席洪秀柱之後的第二位女黨魁。
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潮水退了,你才知道誰在裸泳。」它用在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簡直精準到位!當民進黨因貪腐、無能與「大罷免失敗」而聲勢重挫,台灣政壇看似迎來「藍天再現」的契機,一群自詡為「救黨英雄」的藍營政治人物,立刻如鯊魚聞血般蜂擁而出,爭相競逐黨主席寶座。選舉至此,非但沒有展現國民黨的覺醒與改革決心,反而像一面照妖鏡,將這個百年大黨的腐朽、分裂,藍營政治人物虛偽與算計,照得纖毫畢現。
202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表面上是黨內領導權之爭,實質上是該黨路線與定位的再確認。作為觀察兩岸政治的媒體人,我認為這場選舉的關鍵,不在誰能當選,而在當選者能否突破國民黨長期以來的兩大困境:一是兩岸論述的空洞化,二是政黨結構的僵化。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倒數計時階段,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今天11日出面指控,有大量疑似來自中國大陸的Youtube頻道,散發攻擊郝龍斌甚至他的消息。他抨擊,國民黨主席選舉如果可以被「大陸介入操控,根本不用奢望拿回政權」。媒體追問有無證據是鄭麗文涉入?趙少康強調,他都沒講到鄭麗文,更希望6位候選人都應該出來同聲譴責這種現象。趙少康一直是郝龍斌選國民黨主席背後的「影武者」。
民進黨的明獨與國民黨「維持現狀」的暗獨對上,一到選舉,民進黨只需一計「抗中保台」,就能將國民黨按在地上摩擦⋯⋯國民黨黨主席參選人能否打破上述魔咒,便是他(她)們能否令國民黨振衰起敝的關鍵!網民「筱江雞」一篇「國民黨,是不是給你臉了?」帖文,道盡不少大陸網民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心聲!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台灣今日(7月26日)舉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大罷免」投票首輪投票,全台9個縣市選民表態決定是否撤職24位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投票時間從上午8點起至下午4點止,之後隨即開票。當晚18時52分,點票結果出爐,全台24名國民黨立委、1名民眾黨市長反罷免成功。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朝小野大」上台執政以來,不斷動用手中的行政權力和干預司法方式打壓在野黨和政敵,累積巨大的社會矛盾和民怨的情況下,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4月26日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下稱「凱道」)發起抗議集會,25萬示威民眾塞爆凱道和周邊中山南路、仁愛路、景福門道路。示威民眾高喊「反獨裁」「賴清德下台」等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