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革新:物業監管局的提升之路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當土瓜灣益豐大廈的電梯平穩升起長者笑容,深水埗舊樓水管更新後清泉流淌,這些即將照進現實的畫面,正召喚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啟動一場從監管者到安全夥伴的蛻變。全港逾萬幢舊樓的隱患整治無需悲情吶喊,而可成為制度創新的璀璨舞台。關鍵在於印章落速必須超越鏽蝕蔓延,數據聯通快過風險滋長,唯有如此,物監局方能化身守護安居的溫暖燈塔。

然而,現實情況令人憂慮。四個月前,筆者就「聯廈聯管」試驗計劃向物監局電郵查詢,苦候約一個月無回覆,再次電郵後才獲得一個簡單的一分鐘電話回覆。三星期前,筆者以物業管理人身份實名向物監局提交鐵證,投訴某物業管理公司黎姓經理涉嫌嚴重違規,包括縱容無牌人員頂替有牌人員、系統性剝削駐場人員、職場欺凌欲逼走持牌經理等。

至今,物監局未有任何實質回音,僅有一封自動化回覆電郵。如此效率,難想像如何應對擁有數萬從業員、涉及全港物業管理質素的龐大行業?當行業的違規行為持續得不到有效處置,監管文件仍在官僚迷宮中旅行,全港物業管理的質素可能正逐步走向崩壞。

要避免物監局淪為「無牙老虎」,必須進行果斷改革。首要任務是提升效率,與時並進。建議設立高風險案件的快速通道機制,強制設定7天審批時限,大幅壓縮現有的超28天週期。同時,建立問責機制,公示逾期案件清單,明確延誤環節,並將處理效率納入監管局高層績效考核,以免當局為執法機構卻成為法外之地。

其次,必須增強透明度,賦能公眾監督。例如參加1823為每宗投訴分配個案編號,投訴人可系統性追蹤隨時查詢進度及責任人。物監局還需陽光化數據披露,定期公布投訴處理統計數據,並交代重大違規案件詳情。若物監局不將「適時處理」轉化為具體的時間承諾,並將數據聯通與透明度提升落實到位,終將失去民眾與行業甚至政府的信任,浪費公帑。科技是熔煉蝸牛時速的關鍵火炬。運用新產力,以AI預審平台作輔助,緊急維修方案可望在七十二小時內完成初篩,較現時大大提速。

改革的另一維度是以共治溫暖社區角落。例如業主可通過「風險舉報」機制,用手機拍攝舉報照片可用於舉報及多方互動推進解決問題。這種監管、專業與市民攜手共舞的安全生態,將使停電斷水的噩夢減少。想像這樣的日常:業主輕掃手機螢幕實名認證後,案件進度、檢修紀錄、驗收報告如清溪流淌於「安居三碼」介面。物監局每月發布陽光監管白皮書,公示案件時效排名與風險分區地圖,市民將見證鐵幕轉為玻璃燈塔,讓公正不只實現更被看見。

這條從追趕到領跑的光明路徑清晰可見。此刻的審批滯延將被七日高風險案件死線終結,數據孤島將在跨部門儀表板中融為智慧海洋。當這些變革從藍圖落地,我們將收穫三重禮讚:舊樓電力故障率下降,水管爆裂事故銳減;持牌物管合規率保持高位,專業光環吸引青年投身行業;香港監管科技方案更將閃耀大灣區,成為智慧城市治理的東方明珠。

監管的真諦從不在懲戒之威,而在未雨綢繆之智。當智能系統於短路前已預警,以區塊鏈存證使違規者改善,手機舉報換來電梯更新等,這便是物監局璀璨的勳章。改革巨輪已然啟航:七天的審批承諾可破開官僚堅冰,以數據江河奔湧匯流,市民監督的陽光終將灑滿每個角落。筆者期待這非遙不可及的幻夢,而是物監局手握《物管條例》賦權時,對七百萬市民的莊嚴誓約,我們將共同見證蝸牛化身領跑者的歷史瞬間。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法治化基因與長效化機制:香港物業設施管理制度的灣區熔爐試驗及全國輻射藍圖
avatar
陳承宇
物監局改革藍圖:從結構性調整到監管效能重塑
avatar
陳承宇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