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您點開《藍莓日報》,一場資訊的盛宴徐徐展開。這裏不僅是新聞的集散地,更是思想的交匯點——我們以嚴謹的筆觸雕琢真相,用開闊的視野解讀時代,只為讓您「立足當下,遠見未來」。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被曝施壓歐盟,對中國、印度等俄羅斯能源買家實施「二級制裁」。一名美國官員和一名歐盟官員透露稱,特朗普是在當地時間9日與歐盟官員通話時,向歐盟提出的上述要求。據稱,作為向俄羅斯施壓的一部分,特朗普敦促歐盟對華徵收高達100%的所謂「二級關稅」,同時鼓勵歐盟對印度採取類似措施。
據美國彭博社9日報道,美韓貿易協議中的核心條款之一——韓國對美國35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如今因兩國之間的諸多分歧而陷入僵局。韓國總統辦公室政策室長金容範9月9日公開警告說,若無法減少分歧,不僅投資難以落地,就連兩國合作推動的重振美國造船業的項目也可能夭折。
《觀察者網》「風聞」頻道9月5日刊出署名「大伊萬頻道」的軍事評論文章,內文指出,「驚雷一號」曾經在轟-6N戰略轟炸機的機腹之下現身,但外界長期對其定位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空射反艦彈道導彈,或中程彈道導彈。從93閱兵官方的表述與轟-6N的戰略定位,已經明確顯示這是一款承擔戰略核打擊任務的武器。在九三大閱兵的戰略打擊方隊中,首度登場的代號「驚雷一號」空射彈道導彈,引發一波軍事關注,有評論認為「驚雷一號」是陸海空三軍「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標誌著中國核戰略的轉型跡象,是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王牌」。
韓國外長8日趕赴美國,協調解決美方拘押300多名韓國公民一事。這些人日前在美國聯邦執法部門突擊搜查韓國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在佐治亞州的一處電池合資廠時被捕,被指在美非法工作。據韓聯社報道,韓美就被拘人員的釋放基本達成協議,預計他們將於10日搭乘包機回到韓國。
據《日經亞洲》6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美日貿易協議已經正式執行。最近兩天,該協議的核心內容之一,高達5500億美元的日本對美投資的細節逐漸浮出水面。報道指出,經過數月談判,日本從美國那裡爭取到了更低的汽車關稅,但日本承諾的5500億美元投資如何執行,將受制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意志。
9月8日,中國外交部發佈了關於對日本參議員石平採取反制措施的決定,自2025年9月8日起施行。
台北地方法院本月5日裁定,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7,000萬元新台幣交保。柯文哲律師今天上午律見時,柯文哲同意由妻子陳佩琪辦理交保程序。北院中午派車將柯文哲自看守所帶返北院,配戴電子腳鐐、辦理限境、限海手續。柯文哲約下午2時30分在妻子陳佩琪等人陪同下離開北院。他怒嗆賴清德把台灣搞得四分五裂,自己的案件「根本就是冤獄」。
盛大的九三大閱兵終於告一段落了,現在輿論場上的輿 情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啊。歡喜的自然是廣大中國人民,而愁的則是那群和我們一樣有幸看了九三大閱兵的西方人,尤其是歐洲人。這幫歐洲人原本看得還挺開心,但是樂著樂著逐漸就笑不出來了⋯⋯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9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真實社交」平台發文,威脅向伊利諾伊州最大城市芝加哥派兵。
比亞迪2025年第二季淨利潤大減三成,凸顯中國電動車市場惡性價格戰對產業龍頭的財務衝擊。然而,在逆風環境下,比亞迪憑藉佈局歐洲的戰略藍圖,以及不同於傳統車廠的經營邏輯,正穩步在激烈的電動車混戰中殺出重圍。
「劉老莊連」戰旗保留了1943年原版異體字(「刘老庄連」的「庒」字多一筆),當戰旗車迎面駛來時,觀禮台上的94歲抗戰老兵顧超,情不自禁探身向前⋯⋯
美媒《紐約時報》5日爆料稱,在特朗普的首屆總統任期內,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一支小隊曾於2019年潛入朝鮮境內,執行一項安裝電子設備以攔截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通訊信息的滲透行動。但這次任務因被朝鮮漁民意外發現而失敗,美方開火殺害多名朝鮮平民後逃離朝鮮海域。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近日召開的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中國正在規劃對一顆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演示驗證任務,驗證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
據美國CBS新聞當地時間9月5日報道,多名美國國防部官員當天向其證實委內瑞拉軍方已在兩天內第二次飛越位於南加勒比海的美國「傑森·鄧納姆」(USS Jason Dunham)號驅逐艦,另有消息人士證實美國正在增派F-35戰鬥機到波多黎各以執行「打擊毒品犯罪集團的任務」。美國國防部官員將當前局勢形容為美委兩國間的「懦夫博弈」——在這場較量中,誰先示弱,誰就輸了。
據路透社9月5日消息,特朗普政府計劃限制或禁止進口中國無人機和中重型車輛,聲稱這些中國產品具有所謂「國家安全」風險。此前,美國已經用相同借口打擊中國汽車和卡車。報道稱,美國商務部當天宣布,計劃最快在本月發布規則,以應對涉及無人機及其供應鏈,以及來自中國等「外國對手」的中重型車輛(重量超過1萬磅,約合4.5噸)所使用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政客新聞網》9月5日披露,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戰略收縮傳出新的消息,五角大樓正起草一份最新的《國防戰略》,建議優先保護美國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而非繼續將重點放在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上。報道稱,這一轉變與美國多屆政府聚焦遏制中國形成鮮明對比,引發部分對華強硬派人士擔憂。
綜合外媒報道,泰國自豪泰黨黨首阿努廷5日在國會下議院投票中獲得過半數支持,將出任新任總理。泰國政壇在兩年內迎來了第三位總理。阿努廷,現年58歲,祖籍廣東,為泰國華裔。此前,泰國歷史上已出現過多位華裔總理,包括主導泰國政局多年的他信家族。
綜合外媒報道,南韓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早前宣布投資50億美元,擴建賓州費城造船廠(Hanwha Philly Shipyard),幫助美國造船業復興。這亦是南韓為討好美國,承諾向美國造船業投資1,500億美元的一部分,以呼應美韓貿易協議中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倡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高度讚揚,稱讚韓華的投資「是美國製造業復興的重大勝利,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重振我們的造船實力」。
據美軍《星條旗報》報道,負責戰略嚇阻與核武整合的美國空軍中將格巴拉(Andrew Gebara)近日出席華府智庫密契爾航太研究舉行的線上研討會時表示,美國空軍第二架最新的長程匿蹤轟炸機預計今年底進行首飛。《星條旗報》指出,空軍第一架B-21已於2023年11月試飛。目前正進行最後飛行測試。
美國「政客新聞網」9月4日發文稱,近幾周,因美國關稅引發的反美情緒在印度達到頂點,雙方關系跌入了幾十年來的最低點。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購買俄羅斯石油還是關稅問題,只有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印度總理莫迪面對面溝通,才可能緩解緊張關系並重啟貿易談判。「在美國關稅重創下,印度轉而親近中俄,我們已進入一級戰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