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中美貿易戰」
在中美貿易戰中,黃豆因其經濟與政治象徵意義成為焦點,但中國通過多元化進口(如巴西、阿根廷)與自主創新,實現靈活應對,展現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韌性與主動權。筆者透過訪談,不但見證了海南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研究院的技術突破,並看到中國逐步擺脫對美國黃豆的依賴。該研究院的基因改良、智慧農業與蛋白質替代技術,不但提升了中國糧食自給能力,更削弱美國農業影響力。
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周三在華盛頓就經濟政策舉行記者會,兩人主動談及和中國最近的貿易爭端升級並就此回答提問。貝森特將中國反擊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實施的稀土管制說成是「中國在單挑世界。」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從2018年以來一直意圖透過限制出口,來阻撓中國大陸獲取半導體以及晶片製造的相關工具。而中國也持續加強對於科技產業、汽車工業以及國防工業來說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產的出口管制力道。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如今再度浮上檯面,市場正密切關注,最終究竟會由哪一方會成為這次爭端的贏家。
中美貿易戰走到了新的階段。這一次,中國不再是被動挨打的一方,而是從「資源」與「航運節點」兩個戰略要害,向美國發出精準反擊;而特朗普則搬出波音這張牌,企圖以零組件斷供來施壓。故此可預見這一回合的中美攻防,牽動的就不只是關稅與貿易額的對決,而是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之爭,同時也很遺憾地揭開了未來沒有贏家的結構性重組的序幕。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10 月 14 日起雙方向對方船舶收港口費。中方還制裁韓華海洋美國子公司,回應美對中造船業 301 調查,美擬 11 月對華加徵 100% 關稅。
近期數周,美中兩國大量新的貿易措施,令不明其中者眼花眼花繚亂,本文把相關政策梳理,隱約看到特朗普的黔驢之技?九月中以來,特朗普總統又暗示將在韓國 APEC 會議期間或與中國領導人見面,卻在此接連拋出多項打壓性貿易措施,引發外界質疑重施「談判籌碼」的慣性策略。梳理近月美國一系列舉措的時間軸與核心目的,可清晰窺見其施壓邏輯,而中國的反制則體現「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務實智慧。
美方針對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宣布加徵100% 關稅,中方回應稱此舉是「雙重標準」,表示不願打但也不怕打關稅戰,將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路透社7月3日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航空引擎供應商通用航天(GE Aerospace)周四接獲美國商務部通知,解除數星期前實施的飛機引擎出口限制,現已獲准對中國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出口兩款分別用於C919和C909飛機的引擎。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表示,美國週三(26 日)已與中國簽署一項貿易相關協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中方同意向美方供應稀土,美方會相應取消一些反制措施。在北京,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美就落實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框架進一步確認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
中國無人機零件已經成為稀土之外,對抗美國貿易制裁的另一張王牌。貿易數據顯示,自2024年中國加強出口限制以來,從中國運往美國的無人機零件價格在某些情況上漲至原價格的三倍,甚至更多。
據美國媒體援引匿名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現在面臨著「巨大壓力」,因為中國已表明態度,不願意向美國出口更多稀土等關鍵礦產。所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等特朗普政府官員,又開始對媒體大肆宣揚:美國希望與中國溝通,且(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進行通話。
商務部發言人6月2日回應記者提問時指出,美方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陸續新增出台多項對華歧視性限制措施,包括發布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對華芯片設計軟件(EDA)銷售、宣布撤銷中國留學生簽證等,嚴重破壞日內瓦經貿會談既有共識,嚴重損害中方正當權益。美方單方面不斷挑起新的經貿摩擦,加劇雙邊經貿關系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
美國貿易代表署4月17日公佈對中國擁有與營運船舶課高額港口費、中國承造但非中國營運商的船則課較低費用的計劃。美國欲藉此打擊中國在造船及海運越來明顯的優勢,企圖拯救美國早已沒落的造船業。
美國白宮宣佈,總統特朗普將在4月9日起,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徵收額外84%關稅,令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最少達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