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主研製「通浚」輪海試成功 38168 立方米艙容位列亞洲第一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據科技日報報道,25 日,記者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獲悉,當天下午,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輪,在中國黃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試驗項目,順利返航。此次海試的圓滿成功,標志著這艘填補我國 35000 立方米以上艙容等級耙吸挖泥船空白的「國之重器」,已具備正式投產條件,將為我國海洋強國建設與「一帶一路」共建工程等提供關鍵裝備支撐。

「通浚」輪是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 35000 立方米艙容等級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艙容達 38168 立方米,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本次海試歷時 5 天,先後對航行推進系統、疏浚挖泥系統、智能控制系統等進行試驗,圍繞船舶核心性能共開展 30 個大項、91 個子項的嚴格測試。在複雜海況下,「通浚」輪「智慧、高效、全能、環保」的先進特性得到全面驗證,各項關鍵指標均達到或優於設計標準。

為驗證「通浚」輪航行能力及惡劣海況作業適應性,本次海試重點開展航速測定、回轉、Z 形操縱、航向穩定性等操縱性試驗 新華社
「通浚」輪是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 35000 立方米艙容等級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艙容達 38168 立方米,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新華社

為驗證「通浚」輪航行能力及惡劣海況作業適應性,本次海試重點開展航速測定、回轉、Z 形操縱、航向穩定性等操縱性試驗,船舶表現出卓越的航行穩定性與機動性。主推進系統、發電機組等關鍵設備順利完成長時間耐久試驗,「動力心臟」強勁可靠。未來,該船可廣泛適用於港航疏浚、吹填造陸、海岸維護、深遠海取砂、深海管溝開挖回填等多類施工作業場景。

在智能化性能驗證過程中,「通浚」輪搭載的「浚駕測合一」智能疏浚控制系統、智能航行系統等均通過實戰檢驗,功能完備且性能穩定,實現了船舶從精準航行定位到高效疏浚作業的全流程智能化操控,智能作業模式覆蓋「挖-運-吹(拋)」全鏈條,智能化水平國際領先。

此次海試全面檢驗了「通浚」輪在航行性能、作業效能、智能化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充分驗證了我國自主設計建造大型疏浚裝備的技術成熟度與可靠性。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香港文旅新視野:擁抱中東市場的獨特魅力
avatar
陳杰
2025國泰航空羅馬航線復飛!香港國際航空樞紐重啟南歐戰略支點…
avatar
陳杰
「帶路先鋒」誓師大會舉老撾絲路之旅》 胡曉明、陳勇寄語青年探索東盟機遇
avatar
陳鳳翔
香港推動「一帶一路」清真市場戰略與國際認證樞紐建設研究報告
avatar
容海恩
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avatar
帶路先鋒
深化香港獨有優勢 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avatar
畢諫
傳巴基斯坦邀請美國在阿拉伯海建礦物出口港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