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爭取標準制定權
建議特區政府與國際清真標準組織(如GCC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共建「東亞—中東互認框架」,推動香港清真認證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和互認,提高香港在國際清真認證領域的話語權。同時研究發展「清真+ESG」複合認證體系,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清真認證標準,滿足國際市場對永續發展的要求,提升香港清真產品的競爭力。
特區政府亦應制定清真產業相關條例,明確清真產業的定義、認證標準、監管機構及法律責任,為香港清真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藉以加強在清真市場中爭取標準制定權的實力。
2. 研究推展科技認證管理
在建立清真認證後,則需要善用科技管理相關認證的執行情況,例如使用區塊鏈技術對跨境冷鏈物流即時監測,能夠實現清真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監控,確保產品的真實性和品質安全。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加強審查流程,藉此快速篩檢食品成分中的非清真風險,如酒精、動物油脂等,提高了認證審查的效率和準確性。
3. 完善和簡化審批流程
審批流程方面,清真認證需嚴謹把關,確保相關企業符合標準,故此建議申請時需提交機構背景、人員資格、認證程序等詳細文件,並在審理和培訓後確保符合標準,以及需定期複審。至於監管方面,建議要求認證機構定期提交監控報告,及時上報企業變化,對未履行責任或無法維持認證能力的機構,將透過警告、撤銷證書等措施強化退出機制,同時透過官網公告認可名單保障資訊透明,以此建構規範、高效的清真認證樞紐體系。
然而,特區政府應同時提供「一站式」平台便利相關企業或機構申請,並善用人工智能協助處理表格和進行初步審核,藉以加快流程,節省時間,提升審批效率。
4. 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
特區政府可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建立清真原料「雙溯源」體系,即宗教合規性和食品安全性溯源,確保原料的供應符合清真要求及食品安全標準;同時建立跨境生產認證「一站式」服務平台,整合原料供應、加工、物流資源,實現跨境生產認證協同,為企業提供便利的認證服務,減少認證成本和時間,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5. 強化清真物流體系
特區政府可制定機場、港口專用處理區建置方案,優化清真產品的物流流程,避免與非清真貨物的交叉污染;同時制定非清真貨物交叉污染防治技術標準,加強對物流流程的污染防控,並保障清真產品的品質安全。
6. 建立金融創新配套
善用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能為清真產業的貿易活動提供了融資解決方案和便利的融資管道,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同時設計伊斯蘭保險(Takaful)產品,滿足清真產業在風險管理上的需求,降低企業的營運風險。
7. 建立清真仲裁中心
隨清真產業逐步建立,香港亦可推動建立清真仲裁中心,以協助解決與清真相關爭議,讓相關產業鏈得以更完善發展。就此,香港其實享有不少優勢,香港不但擁有成熟的法律體系,而且擁有多年與國際接軌的經驗,適合處理跨境糾紛,加上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亦是全球領先的仲裁機構之一,對於建立清真仲裁中心享有良好基礎。
然而,若要全面推動清真仲裁中心,香港仍需採取一定措施,例如需要調整目前HKIAC的規則,例如要達符合伊斯蘭機構會計與審計組織(AAOIFI)的標準,因AAOIFI由多個伊斯蘭國家共同成立,專門制定伊斯蘭金融、商業的全球標準,其標準於伊斯蘭國家被廣泛採納。因些若能符合AAOIFI,將為仲裁員作判斷時提供合規的依據,確保裁決的有效性,亦能增加國際認可度。
此外,香港亦需要加強引入人才,目前香港缺乏伊斯蘭教法專家,故此在短期措施方面,可以加強國際合作,引入更多伊斯蘭學者和精通伊斯蘭金融糾紛的仲裁員;長遠而言則可以加強培訓,培訓相關行業的專家。
香港可以強調自身的中立性和國際信譽,藉以與其他已建立伊斯蘭仲裁體系的國家或地區競爭,例如馬來西亞、阿聯酋、沙地阿拉伯等。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國際影響力較香港低;沙特阿拉伯的國際經驗亦不多;至於阿聯酋,則可能在處理地區糾紛時被認為有所偏頗,故此發揮香港自身的中立性和國際信譽,正是香港的最大優勢。特區政府可研究提供稅務優惠,吸引伊斯蘭案件來港解決,推動香港成為中立、高效且精通伊斯蘭教法的仲裁地。
8.推行試點政策
參照杜拜、吉隆坡的經驗,在特定區域試行「清真認證自由港」,對符合條件的清真產品實施零關稅、快速清關等優惠政策,吸引全球清真企業將亞太總部、分銷中心設在香港,目標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個數位化清真認證樞紐。
其後利用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吸引中東主權基金(如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投資,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清真科技產業園區」,聚焦細胞培養肉等創新領域的研發;以及爭取國際伊斯蘭組織(如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在香港設立區域辦事處,搭建「一帶一路」清真市場資訊共享平台,促成香港企業與沿線國家的專案對接。
9.研究設立專門負責清真產業的部門
特區政府應研究成立專門負責清真產業的部門,統籌協調香港清真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並研究讓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增設清真認證專責部門,專門負責清真認證工作,提升認證的專業與權威性。
10.加強人才培育
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開設「清真認證與產業管理」專業課程,培養兼具伊斯蘭教法知識與食品科學背景的複合型人才,例如邀請阿訇——即伊斯蘭教學者或教師與食品工程師聯合授課,提升認證團隊的專業性。同時加強培訓精通伊斯蘭金融糾紛的仲裁員,藉以助力香港打造清真仲裁中心。
11.推動行業自律
支持產業協會(如香港清真協會)制定團體標準與企業自律公約,定期公布合規企業名單,引導市場良性競爭。同時加強消費者教育,透過公眾宣傳提升對清真標準的認知,保障穆斯林群體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