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動「一帶一路」清真市場戰略與國際認證樞紐建設研究報告

avatar

容海恩

立法會議員
作者:

容海恩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目前全球清真經濟正經歷快速成長,原因主要包括人口紅利、消費升級和金融創新,而目前全球穆斯林人口超過20億,而且持續增加,形成龐大的消費群體,帶來了龐大市場和無限商機,特別是隨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升,對高品質、多樣化清真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加上金融創新為清真產業提供了更多融資和投資管道,種種方面均促進了清真產業發展。

然而,中國暫無清真認證相關國家標準,無法實現對應其他國家伊斯蘭清真(Halal)認證標準構建清真互認體系,因此內地大量企業出口的清真產品需要按照不同國家的要求分別取得各自認可的清真認證方能出口,導致認證費用高昂、申請程序複雜、認證種類繁多、轉口貿易成本大幅增加等問題,限制了中國清真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主動性和競爭力,亦影響了中國清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就此,在「雙循環」與「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香港具有獨特的樞紐定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物流中心,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自由的營商環境和廣泛的國際聯繫,能夠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清真市場合作中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因此,利用好香港的金融優勢,發展伊斯蘭金融產品,可以為清真產業提供資金支持;依托香港發達的物流基礎設施,打造高效的清真產品物流網絡,實現清真產品的快速流通和全球配送。在此基礎上,建立權威的清真認證體系,提升香港在清真產品認證方面的國際認可度,建構「認證+金融+物流」三位一體的清真產業生態系統。

清真產業發展趨勢和所涵蓋的領域

清真產業所涵蓋的領域眾多,包括食品、服裝、醫藥、金融等多個方面,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發展,中國與各伊斯蘭國家的合作將日趨緊密,促使中國清真產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故此,若要全面推動與伊斯蘭國家的對接,必須進一步掌握各領域的發展趨勢,例如:

  1. 食品飲料領域:清真食品科技創新不斷湧現,細胞培養肉認證標準持續發展,滿足消費者對新型清真食品的需求;
  2. 醫藥健康領域:符合伊斯蘭教法的生物製劑認證需求日益增長,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清真醫藥產品市場發展極具前景;
  3. 時尚產業:穆斯林千禧世代的美學變革帶動了設計革命,清真時尚產業逐漸興起,對符合伊斯蘭文化的時尚產品需求增加;
  4. 金融科技領域:區塊鏈驅動的伊斯蘭金融合規解決方案為清真金融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提升了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和效率。

至於經濟收益方面,DinarStandard於2023年發布的《2022年全球伊斯蘭經濟狀況報告》預計清真產業的前景蓬勃,例如預計全球穆斯林於2027年花費在各清真產業的金額,分別為食品及飲料達1.89萬億美元、時裝達4280億美元、旅遊達1720億美元、化妝品達1290億美元、藥品達1420億美元等;此外,報告亦預計伊斯蘭金融資產規模將增至5.96萬億美元 。由此可見清真產業的潛力和前景,亦可見當中能夠為中國、為香港帶來很多機遇。

香港發展清真產業的優勢

香港在發展清真產業享有不少優勢,如根據特區政府回覆立法會的文件所指,政府統計處統了過去5年的關於清真產業的出口數據,香港產品出口至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由2020年的27億港元,上升至2024年的55億港元,每年平均增率約為19%;而經香港轉口至伊斯蘭國家的年度貨值亦由2020年的1,788億港元,上升至2024年的2,158億港元,每年平均增長率約為4.8% ,當中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印尼、馬來西亞、卡塔爾等國為主,從中可見近年的穩定增長證明香港具備發展清真產業的實力。

此外,香港享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在普通法架構下的認證糾紛仲裁機制可為清真認證提供了公正、有效率的糾紛解決途徑,增強了國際市場對香港認證的信任;金融基礎設施方面,則享有人民幣清算中心與伊斯蘭債券(Sukuk)發行平台聯動,為清真產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管道和多元化的金融產品,促進了資金的流動和配置;加上數字化能力,能夠以跨境數據自由流通支撐認證追溯系統,實現清真產品的全程追溯,確保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這些均是香港發展清真產業的優勢。

而更重要的是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關鍵力量,擁有自由的營商環境和廣泛的國際聯繫,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香港能有效在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中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推動貿易往來、投資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等,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香港目前角色有待加強

儘管香港在發展「一帶一路」清真市場享有不少優勢,但仍有不少可改進之處。目前香港的清真產品認證制度主要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負責,此外香港認證中心亦有提供清真認證,然而這些認證目前主要集中於餐廳、食品等方面,於推動穆斯林旅遊方面較有幫助,但對於其他商品、產品方面,如藥品、時裝、金融產品等則較弱。

箇中原因是相關認證未能與穆斯林國家達成全面互認,而特區政府就此雖有為為港商提供實用資訊,包括相關產品認證機構的資料,然而各類產品仍需要各自向不同國家申請認證,導致認證流程繁複,牽涉的時間、成本不少,對中小企而言是沉重負擔,可見在與國際接軌方面仍有待改進。

推動清真產業的目的

1. 認證標準國際化增強話語權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清真認證體系可使香港成為連結中國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伊斯蘭國家的認證樞紐,打破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在清真認證領域的主導地位,提升香港在全球清真產業標準制定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成為國際清真認證規則的重要參與者和製定者。

2. 突顯金融與物流協同效應

以認證體系為核心,連動香港金融物流優勢,形成「認證+金融+物流」的產業生態,並以伊斯蘭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將吸引中東主權基金和國際資本流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多元化服務能力;高效清真物流網絡的構建(如專用處理區、污染防控標準)將提升香港港口和機場的全球物流樞紐地位,增強對清真產品供應鏈的控制力。

3. 開拓新經濟增長點

完善的清真認證體系將吸引全球清真企業、認證機構及相關服務企業集聚香港,形成從原料供應、生產加工、認證檢測到貿易流通的完整產業鏈。例如可讓中東企業在香港設立亞太分銷中心,利用香港自由港政策和物流優勢輻射東南亞市場,帶動香港本地就業和經濟成長。

此外,特區政府應善用香港的數位化能力,在細胞培養肉品、清真醫藥等前沿領域率先建立認證標準,搶佔市場先機。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清真科技產業園區」,聚焦清真認證研發,吸引全球創新資源,推動香港成為清真科技研發與轉化中心。

4. 深化「一帶一路」合作 

若能建立完善的清真認證互認機制,將能便利貿易、拓展市場,內地企業可依托香港認證進入國際市場,減少重複認證成本,提升出口效率。同時,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建設節點,可協助伊斯蘭國家產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促進雙向貿易成長,增強香港在「一帶一路」經貿合作中的樞紐功能。

特區政府亦可推動建立清真認證體系涉及的伊斯蘭教法、文化習俗的深度對接,推動文化交流和軟實力的提升,有助於香港深化與伊斯蘭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並透過舉辦國際清真產業論壇、設立伊斯蘭組織區域辦事處等舉措,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與軟實力,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樑。

擬訂清真產業定義和推動清真產業的建議

1. 爭取標準制定權 

建議特區政府與國際清真標準組織(如GCC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共建「東亞—中東互認框架」,推動香港清真認證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和互認,提高香港在國際清真認證領域的話語權。同時研究發展「清真+ESG」複合認證體系,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清真認證標準,滿足國際市場對永續發展的要求,提升香港清真產品的競爭力。 

特區政府亦應制定清真產業相關條例,明確清真產業的定義、認證標準、監管機構及法律責任,為香港清真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藉以加強在清真市場中爭取標準制定權的實力。 

2. 研究推展科技認證管理 

在建立清真認證後,則需要善用科技管理相關認證的執行情況,例如使用區塊鏈技術對跨境冷鏈物流即時監測,能夠實現清真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監控,確保產品的真實性和品質安全。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加強審查流程,藉此快速篩檢食品成分中的非清真風險,如酒精、動物油脂等,提高了認證審查的效率和準確性。 

3. 完善和簡化審批流程 

審批流程方面,清真認證需嚴謹把關,確保相關企業符合標準,故此建議申請時需提交機構背景、人員資格、認證程序等詳細文件,並在審理和培訓後確保符合標準,以及需定期複審。至於監管方面,建議要求認證機構定期提交監控報告,及時上報企業變化,對未履行責任或無法維持認證能力的機構,將透過警告、撤銷證書等措施強化退出機制,同時透過官網公告認可名單保障資訊透明,以此建構規範、高效的清真認證樞紐體系。 

然而,特區政府應同時提供「一站式」平台便利相關企業或機構申請,並善用人工智能協助處理表格和進行初步審核,藉以加快流程,節省時間,提升審批效率。 

4. 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效應 

特區政府可聯同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建立清真原料「雙溯源」體系,即宗教合規性和食品安全性溯源,確保原料的供應符合清真要求及食品安全標準;同時建立跨境生產認證「一站式」服務平台,整合原料供應、加工、物流資源,實現跨境生產認證協同,為企業提供便利的認證服務,減少認證成本和時間,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5. 強化清真物流體系 

特區政府可制定機場、港口專用處理區建置方案,優化清真產品的物流流程,避免與非清真貨物的交叉污染;同時制定非清真貨物交叉污染防治技術標準,加強對物流流程的污染防控,並保障清真產品的品質安全。 

6. 建立金融創新配套 

善用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能為清真產業的貿易活動提供了融資解決方案和便利的融資管道,提高資金的周轉效率。同時設計伊斯蘭保險(Takaful)產品,滿足清真產業在風險管理上的需求,降低企業的營運風險。 

7. 建立清真仲裁中心 

隨清真產業逐步建立,香港亦可推動建立清真仲裁中心,以協助解決與清真相關爭議,讓相關產業鏈得以更完善發展。就此,香港其實享有不少優勢,香港不但擁有成熟的法律體系,而且擁有多年與國際接軌的經驗,適合處理跨境糾紛,加上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亦是全球領先的仲裁機構之一,對於建立清真仲裁中心享有良好基礎。 

然而,若要全面推動清真仲裁中心,香港仍需採取一定措施,例如需要調整目前HKIAC的規則,例如要達符合伊斯蘭機構會計與審計組織(AAOIFI)的標準,因AAOIFI由多個伊斯蘭國家共同成立,專門制定伊斯蘭金融、商業的全球標準,其標準於伊斯蘭國家被廣泛採納。因些若能符合AAOIFI,將為仲裁員作判斷時提供合規的依據,確保裁決的有效性,亦能增加國際認可度。 

此外,香港亦需要加強引入人才,目前香港缺乏伊斯蘭教法專家,故此在短期措施方面,可以加強國際合作,引入更多伊斯蘭學者和精通伊斯蘭金融糾紛的仲裁員;長遠而言則可以加強培訓,培訓相關行業的專家。 

香港可以強調自身的中立性和國際信譽,藉以與其他已建立伊斯蘭仲裁體系的國家或地區競爭,例如馬來西亞、阿聯酋、沙地阿拉伯等。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國際影響力較香港低;沙特阿拉伯的國際經驗亦不多;至於阿聯酋,則可能在處理地區糾紛時被認為有所偏頗,故此發揮香港自身的中立性和國際信譽,正是香港的最大優勢。特區政府可研究提供稅務優惠,吸引伊斯蘭案件來港解決,推動香港成為中立、高效且精通伊斯蘭教法的仲裁地。 

8.推行試點政策 

參照杜拜、吉隆坡的經驗,在特定區域試行「清真認證自由港」,對符合條件的清真產品實施零關稅、快速清關等優惠政策,吸引全球清真企業將亞太總部、分銷中心設在香港,目標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個數位化清真認證樞紐。 

其後利用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吸引中東主權基金(如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投資,例如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清真科技產業園區」,聚焦細胞培養肉等創新領域的研發;以及爭取國際伊斯蘭組織(如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在香港設立區域辦事處,搭建「一帶一路」清真市場資訊共享平台,促成香港企業與沿線國家的專案對接。 

9.研究設立專門負責清真產業的部門 

特區政府應研究成立專門負責清真產業的部門,統籌協調香港清真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和溝通。並研究讓香港品質保證局(HKQAA)增設清真認證專責部門,專門負責清真認證工作,提升認證的專業與權威性。 

10.加強人才培育 

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開設「清真認證與產業管理」專業課程,培養兼具伊斯蘭教法知識與食品科學背景的複合型人才,例如邀請阿訇——即伊斯蘭教學者或教師與食品工程師聯合授課,提升認證團隊的專業性。同時加強培訓精通伊斯蘭金融糾紛的仲裁員,藉以助力香港打造清真仲裁中心。 

11.推動行業自律 

支持產業協會(如香港清真協會)制定團體標準與企業自律公約,定期公布合規企業名單,引導市場良性競爭。同時加強消費者教育,透過公眾宣傳提升對清真標準的認知,保障穆斯林群體權益。

清真認證體系案例研究分析

(一)其他國際經驗 

1. 馬來西亞

  • 由政府機構主導JAKIM認證,負責清真認證的監管、標準制定和證書頒發
  • 透過JAKIM制定《清真食品-生產、製備、加工及儲存通則》,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生產標準和規範
  •  認證流程涵蓋諮詢、培訓、資料審核、現場檢查等多個環節,認證週期1至2個月,證書有效期3年,且有嚴格的證後監管
  • JAKIM認證在全球具有較高認可度,其認可多個國家的境外認證機構,並與多國合作。

2. 土耳其

  • 設有清真認證委員會(Halal Accreditation Agency)
  • 土耳其並未強制要求實行清真認證和符合清真標準,但民間宗教權威的商業化路徑充分發揮了市場的作用,提高了認證效率和服務質量

3. 新加坡

  • 新加坡回教理事會(MUIS)設立專門的清真食品監管部門,建立了完善的清真食品認證體系,從生產到銷售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
  • MUIS制定了詳細的清真食品標準和認證程序

結語

香港建立國際化清真認證體系,不僅是其鞏固國際樞紐地位的戰略選擇,更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經濟合作的重要舉措,透過認證標準國際化、金融服務專業化、物流網絡智能化等,推動香港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清真經濟的第四極(僅次於中東、東南亞、南亞),為全球清真產業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與「香港模式」。未來需重點推動認證標準互認機制建構、伊斯蘭金融產品創新及跨國資料流通體系構建,進一步釋放產業生態的協同效應。 

期望特區政府率先與數個主要伊斯蘭國家達成認證互認,擴大香港清真認證的國際認可度與影響力後,陸續增加清真產品貿易額佔香港轉口總值比例,推動香港清真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其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長遠則致力建成「清真認證自由港」,成為國際清真認證的中心,吸引全球的清真企業和認證機構匯聚香港。確立香港作為「數位化伊斯蘭金融中心」地位,利用數位化技術推動伊斯蘭金融的創新與發展,提升香港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香港文旅新視野:擁抱中東市場的獨特魅力
avatar
陳杰
2025國泰航空羅馬航線復飛!香港國際航空樞紐重啟南歐戰略支點…
avatar
陳杰
「帶路先鋒」誓師大會舉老撾絲路之旅》 胡曉明、陳勇寄語青年探索東盟機遇
avatar
陳鳳翔
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