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老爺爺煙齡半世紀,一天一包從未間斷,卻依舊精神矍鑠、健步如飛。
旁觀者難免嘀咕:「你看他,抽了一輩子也沒事,煙哪有那麼可怕?」
但這看似顛覆常識的場景,從來都不是煙草無害的證據,而是一場未到終點的概率賭局。
吸煙致癌早已是醫學界蓋棺定論的結論,背後藏著清晰的傷害機制。
香煙燃燒時會釋放苯並芘、亞硝胺等數十種致癌物質,其中苯並芘進入人體後會與DNA結合導致基因突變.
焦油則會沈積在肺泡與支氣管壁,破壞呼吸道纖毛系統,讓有害物質持續累積。
更關鍵的是,香煙會抑制人體FANCD2蛋白的生成,這種蛋白本是修復DNA損傷的「防禦軍」,一旦數量不足,細胞癌變的風險便會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