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日本,熊出沒事件簡直成了各地的「頭痛難題」。
從山區到近郊,熊群闖入聚落、驚擾民眾的新聞層出不窮,僅秩父市今年至今就有57件目擊案例,比去年全年的37件多出將近一半,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
就在這場「人熊之爭」愈演愈烈時,一類特殊餐廳竟意外走紅——由現役獵人經營的野味餐廳,天天座無虛席,食客們奔著一道特殊料理而來——熊肉。
2025年的日本,熊出沒事件簡直成了各地的「頭痛難題」。
從山區到近郊,熊群闖入聚落、驚擾民眾的新聞層出不窮,僅秩父市今年至今就有57件目擊案例,比去年全年的37件多出將近一半,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
就在這場「人熊之爭」愈演愈烈時,一類特殊餐廳竟意外走紅——由現役獵人經營的野味餐廳,天天座無虛席,食客們奔著一道特殊料理而來——熊肉。
埼玉縣奧秩父的深山裡,紅葉鋪滿山徑之際,「蘑菇之里 鈴加園」(きのこの里 すずか園)的招牌格外醒目。
餐廳門口的熊標本擺得頗有氣勢,走進店內,熱鬧的談笑聲伴著食物香氣彌漫,每張桌子都坐得滿滿當當,甚至有人從東京驅車3小時專程而來。
來自神奈川的20多歲年輕人說:「平常根本沒機會吃熊肉,加上總看到熊出沒的新聞,就想來試試這特別的滋味。」
還有來自中國的女性已是第三次造訪,連90歲高齡的長者也愛這一口,成為忠實顧客。
讓大家如此執著的熊肉,到底藏著什麼魔力?
「完全沒有腥味,入口特別順滑,肉質鮮嫩又飽滿,新鮮度簡直絕了!」
這位東京食客一邊吃一邊稱讚。
更讓他認可的是背後的意義「既然不得不驅除數量過剩的熊,與其讓它們白白浪費,不如透過食用心存感恩,也算不浪費它的存在。」
餐廳專務鈴木公士不僅是掌廚,更是現役獵人。
他介紹,餐廳的熊肉都來自合法捕獲的個體,就像兩天前附近陷阱捕獲的成年雄性熊,前腿部位的肉經他精心處理後,很快就端上了顧客的餐桌。
「夏天的熊肉略帶粉紅,脂肪少;後期脂肪沈澱後,肉色鮮紅,口感更上等。」
除了熊肉,店裡的野豬、鹿肉拼盤石器燒,搭配鹽烤河魚和新鮮蔬菜,也是食客們的愛點。
一人份的獵人石器燒料理套餐(含胸肉)只需5500日元。
談起為何開店,鈴木公士頗有感觸。
「現在獵人越來越少,山區沒人管理,野獸數量暴增,熊才會頻頻下山。如果不適度消費,根本沒法讓它們的數量回到合理規模。」
事實上,很多被驅除的熊過去都會直接廢棄,十分浪費。
而在「蘑菇之里 鈴加園」,熊骨熬高湯,牙齒和爪子加工成飾品,幾乎做到零浪費。
就連前首相石破茂也在自民黨「野味議員聯盟」會議中試吃熊肉叉燒,呼籲透過食用平衡野獸數量。
一邊是讓人躍躍欲試的獨特美味,一邊是解決熊害的現實需求,這家獵人經營的餐廳,正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數量過剩的熊重新找到與人類共存的平衡點。
只是想到要吃熊肉,還是忍不住有點小小擔憂,但嘗過的人都說「真香」,或許這就是美味與生態保護的奇妙共生吧。
相關推薦
哈瑞寶可樂軟糖被驗出大麻成分,家長及兒童食用後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涉事批次已緊急召回。專家提醒市民立即停用並退貨,購買食品時務必核對批次資訊,確保飲食安全。
TikTok 博主 Christine Connell 疑因男友放屁感染大腸桿菌引發七年鼻竇炎,事件引發網民熱議。醫學專家指摘傳播途徑極不可能,並揭示醫院環境或免疫力低下才是高危因素。
2025 年日本米價暴漲,4 月較去年同期升 98.4%。政府釋出儲備米因農協壟斷成效差,米農收入微薄難維生,更引發盜米事件,暴露農業政策弊端。
「丼」字由中國古字演變為日本國民美食符號,現今在香港融合創新,成為跨文化飲食代表,同時揭示中日漢字及飲食交流的千年軌跡。
泰國烏隆他尼府一隻拉布拉多與金毛混血犬 Latte,誤將土製炸彈當作玩具叼回家,幸獲軍人主人及時發現。專家提醒養寵家庭須加強物品檢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德國男子馬庫斯・漢塞爾透過收養及聯姻偽裝成「霍亨索倫親王」,混入英德王室圈,與真親王展開法律戰。事件揭露貴族頭銜背後的法律漏洞,網民譏諷「花錢買戲碼」。
一段 4 歲男童在曼谷橋下抽煙的影片引發軒然大波。調查發現其家庭深陷貧困,父母無力撫養。事件暴露泰國社會福利漏洞,呼籲加強兒童保護與貧窮紓困。
西班牙旅遊旺季催生「機場流浪族」,英國長者 Brownwood 因租金飆升淪為「常住居民」,全國多個機場湧現類似群體。本文剖析問題根源,並對比歐洲多國案例,探討政府政策與社會應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