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類最獨特之處,大腦無疑位居首位。
同為動物,為何我們的大腦相對身體比例如此之大,還能構思各類複雜設想、創造人類文明?
難道從一開始,我們的祖先就特意「強化」了大腦這項能力?
事實上,不僅是人類,整個靈長類家族的大腦比例都不算小,人類只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極致優化」。
此前科學家普遍認為,靈長類大腦的發達,與偏好食用水果密切相關。
要知道,水果的生長頗具「隨機性」—— 不同種類的水果成熟期各異,生長位置也分散在棲息地各處,若想每日獲取,就必須記住水果的生長地點與成熟時間,這無疑推動着大腦向更聰明的方向進化。
更為巧妙的是,大腦雖耗費大量能量,水果恰好是高能量食物,能彌補這一「能量缺口」。
如此一來,食用水果需要更聰明的大腦,而大腦又依賴水果供能,形成了完美的「正反饋循環」。
至於其他動物,即便同樣面臨食物來源不穩定的問題,但其食物能量不足,難以支撐更大的大腦運轉,自然無法走上這條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