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網友發現國外有網站銷售鯨魚奶,25美元1瓶的價格不算高昂,然而臨到付款時才發現,這類產品竟採取限量供應模式——不僅需等待,還得排隊,唯有前方購買者放棄,候補者方能遞補。
他的排隊名次較為靠後,滿腹疑惑地向我請教:「這鯨魚奶究竟是什麼味道?人類能否飲用?難道真值得如此搶購嗎?」
事實上,若想知曉鯨魚奶能否供人飲用,首先需跨越「味道關」。
有嘗試過的人描述,直接飲用鯨魚奶,感受宛如咀嚼半融化的黃油,當中還摻雜著生魚肉的氣息,既腥且油膩,一口下肚往往需皺著眉頭才能勉強吞咽。
 
    前些日子,有網友發現國外有網站銷售鯨魚奶,25美元1瓶的價格不算高昂,然而臨到付款時才發現,這類產品竟採取限量供應模式——不僅需等待,還得排隊,唯有前方購買者放棄,候補者方能遞補。
他的排隊名次較為靠後,滿腹疑惑地向我請教:「這鯨魚奶究竟是什麼味道?人類能否飲用?難道真值得如此搶購嗎?」
事實上,若想知曉鯨魚奶能否供人飲用,首先需跨越「味道關」。
有嘗試過的人描述,直接飲用鯨魚奶,感受宛如咀嚼半融化的黃油,當中還摻雜著生魚肉的氣息,既腥且油膩,一口下肚往往需皺著眉頭才能勉強吞咽。
這類並非人人能接受的口感,背後皆是鯨魚奶的成分在「作祟」。
與我們日常飲用的牛奶相比,鯨魚奶可謂「脂肪怪獸」。
一般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3.5%至7%,而鯨魚奶的脂肪含量高達40%至60%,比我們食用的五花肉(脂肪含量10%至30%)更為「油膩」。
除此之外,其蛋白質含量也相當驚人,達到10.9%,是牛奶(2.8%至5%)的兩倍有餘,乳糖含量卻僅有2%,遠低於牛奶的4.6%至4.8%。
不過,儘管直接飲用體驗不佳,但經過處理後,鯨魚奶確實可供人類飲用。
鯨魚奶有三種不同脂肪含量的版本,分別為12%、3%與1%,顯然是經過減脂處理的產品。
並且,其營養價值頗為突出,當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物質,對於有意健康增肌、補充熱量的人群而言,反倒成為了「珍貴之物」。
可為何這類可供飲用的鯨魚奶如此難以購得?關鍵在於其「採集難度極高」。
首先,擠奶本身便非易事,鯨魚沒有外置乳頭,乳頭隱藏在兩道幾乎難以察覺的裂口中,鯨寶寶需用舌頭刺激裂口,鯨媽媽通過「噴射」方式排出乳汁,方能順利進食。
人類若想收集乳汁,要麼等候野外瀕臨死亡或剛剛死亡的鯨魚,要麼在海洋館中訓練極少數性情友善的鯨魚。
例如智商較高的虎鯨,還需讓其主動躺至潛水平台,習慣人類接觸後,方能進行人工收集,整個過程難度極大。
況且,鯨魚並未經過馴化,無法像奶牛那般安靜配合擠奶作業。
即便座頭鯨每日可產奶378至500升,藍鯨每日產奶量超過500升,產量縱使龐大,也難以實現批量收集。
因此,與其費盡心力排隊等候購買鯨魚奶,不如換個角度思考:這可是鯨寶寶賴以生存的糧食,它們依靠這類高脂肪乳汁,每日可增重100公斤,唯有如此,才能抵禦海洋的嚴寒與天敵的威脅。
將乳汁留給鯨寶寶,豈非也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
相關推薦
連大白鯊都吃的虎鯨(Orca),野外從不傷人還與人親近。它是最大齒鯨,群居且智商高,因「不傷人」文化準則與人類非食物屬性,對人友好。
澳洲北海岸雄性澳洲駝背海豚(Sousa sahulensis)會挑選海綿頂在頭上當「假髮」求偶,此行為經科學家證實為刻意為之。文中還提及虎鯨等動物求偶方式,並提到該海豚為 IUCN 易危物種,呼籲珍惜。
哈瑞寶可樂軟糖被驗出大麻成分,家長及兒童食用後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涉事批次已緊急召回。專家提醒市民立即停用並退貨,購買食品時務必核對批次資訊,確保飲食安全。
TikTok 博主 Christine Connell 疑因男友放屁感染大腸桿菌引發七年鼻竇炎,事件引發網民熱議。醫學專家指摘傳播途徑極不可能,並揭示醫院環境或免疫力低下才是高危因素。
2025 年日本米價暴漲,4 月較去年同期升 98.4%。政府釋出儲備米因農協壟斷成效差,米農收入微薄難維生,更引發盜米事件,暴露農業政策弊端。
「丼」字由中國古字演變為日本國民美食符號,現今在香港融合創新,成為跨文化飲食代表,同時揭示中日漢字及飲食交流的千年軌跡。
泰國烏隆他尼府一隻拉布拉多與金毛混血犬 Latte,誤將土製炸彈當作玩具叼回家,幸獲軍人主人及時發現。專家提醒養寵家庭須加強物品檢查,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德國男子馬庫斯・漢塞爾透過收養及聯姻偽裝成「霍亨索倫親王」,混入英德王室圈,與真親王展開法律戰。事件揭露貴族頭銜背後的法律漏洞,網民譏諷「花錢買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