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秒22頭豬上桌,一年吃掉7億頭!中國人偏愛豬肉竟然是這個原因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早餐桌上的肉包、午餐裡的回鍋肉、晚餐端上的紅燒肉 —— 細數中國人的一日三餐,幾乎處處都能見到豬肉的蹤影。

可你知道嗎?這張「國民食材」的餐桌成績單有多誇張:每年吃掉的豬肉,佔了所有肉類消費的一半還多,算下來相當於近 7 億頭豬走進千萬家庭,平均每秒就有 22 頭豬變成盤中餐!

難怪有人疑惑,中國人對豬肉的偏愛,到底從何而來?

早餐桌上的肉包、午餐裡的回鍋肉、晚餐端上的紅燒肉 —— 細數中國人的一日三餐,幾乎處處都能見到豬肉的蹤影。(示意圖來源:網絡)

其實,中國人吃豬肉的歷史能追溯到四千年前。

湖南寧鄉出土的陶豬和豬骨頭證明,商周時期祖先就開始馴養豬了。

只不過那時的豬可是「貴族專供」,先秦時和牛羊肉並列為「大牢」,老百姓想吃口豬肉,得跟做「地下工作」似的偷偷來。

漢朝時,養豬突然成了「致富捷徑」,民間流傳「一胎生五崽,一豬換銀錢」,養豬和生娃都被看作發家好辦法。

可到了魏晉,風向變了,《齊民要術》直言「羊者是陸產之最」,羊肉成了寵兒,豬肉慘遭「冷待」。

唐宋時期,羊肉熱度更是達到巔峰,宋朝皇宮裡羊肉消耗量是豬肉的好幾倍,簡直像現在年輕人瘋追網紅奶茶一樣。

直到明朝,豬肉才迎來「逆襲」。

永樂皇帝的御膳單上,豬肉用量首次超過羊肉,每天 6 斤豬肉對 5 斤羊肉,看似微小的差距,卻是飲食結構的大轉變。

後來明武宗想頒「禁豬令」,結果全民反對,不到三個月就作罷。

到了清朝,豬肉的「王者地位」徹底穩固。

每秒22頭豬上桌,一年吃掉7億頭!中國人偏愛豬肉竟然是這個原因。(示意圖來源:pixabay)

這背後藏著實用的經濟學。

明清人口暴增,耕地緊張,養豬佔地小、餵養簡單,用剩飯剩菜就能養活,比需要大片草場的牛羊划算多了。

更妙的是,豬還能「產肥料」,清代蒲松齡就寫過,一頭豬每年能產 20 車肥料,現在內蒙古農牧合作社還在用「玉米稈喂豬,豬糞肥田」的循環模式。

2025 年調研顯示,四川農戶養一頭豬淨利 800 元,所需空間僅是養牛的三分之一,性價比超高。

別以為豬肉不健康,近年營養學研究給它「平反」了。

豬油單不飽和脂肪酸比例接近橄欖油,適量吃有益腸道菌群;豐富的 B 族維生素保護腦神經,膽鹼還能緩解焦慮,簡直是現代人的「減壓神器」。

從新石器時代的陶豬到智能養豬場的機器人,從貴族「大牢」到百姓碗裡的紅燒肉,豬肉早成了刻在中國人基因裡的味道。

如今政府调控豬肉產能,穩住「菜籃子」,就像用千年飲食智慧,找到對待豬肉的最佳平衡 —— 不貪吃也不排斥,這大概就是中國人愛了千年的理由。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