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孔多蒂街的老石板,記得古希臘咖啡館(Antico Caffè Greco)兩百多年的咖啡香 —— 歌德在這寫過隨筆,拜倫喝過晨間特調,華格納或許在桌角草過樂譜。
可誰能料到,這裝著半個歐洲文藝史的地方,會栽在一紙租約上。2025 年 10 月,憲兵隊換上門鎖時,八年爭議終結,只是從此咖啡香裡,多了絲遺憾的苦。
這間咖啡館的起點,是 1760 年代。
黎凡特人(註:此處指源於歐洲但移居到地中海或中東一帶者及其後代者)尼古拉・迪・瑪達萊那(Nicola di Maddalena),在教皇國開了間小鋪。
那時羅馬說咖啡是「異教貨」,就算教宗克萊孟八世點頭,賣咖啡仍要官方許可。
況且當時街頭咖啡館,多是平民消磨處,偶藏賭局,教士們視為「罪惡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