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葡萄酒是西方文化的象徵,但在我的生命中,它卻成為連接傳統與創新、藝術與科技、個人與時代的橋樑。從香港的創業起步,到跨足大灣區的多領域佈局,再到受聘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諮詢專家,我用我的「夢幻酒莊」項目、法治實踐與戰略思考,向所有心懷夢想的青年證明:人生的每一次耕耘,終將在時間的醞釀中綻放光華。
一、從挫敗中萌芽:創業的「葡萄藤」需要扎根
2012年,我在香港創立公司,滿懷期待地投身葡萄酒事業。然而市場的現實遠比理想殘酷,業務發展未如預期。為了生計,我再由銀行金融轉戰物業管理領域,取得多個專業認證並站穩腳跟。這段經歷,恰似葡萄藤在貧瘠土壤中的掙扎——看似停滯,實則默默積蓄養分。
「創業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持續的堅守。」我常常這樣回憶道。我並未放棄對葡萄酒文化的熱愛,反而在物業管理工作中鍛鍊出更務實的商業視角。2018年,我隨創業考察團參觀山東煙台的百年張裕公司,深受觸動。「中國葡萄酒文化底蘊深厚,只是缺乏現代表達。我意識到,必須用科技與藝術為傳統注入新生命。」
二、釀造「夢幻酒莊」:用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創新配方
我的突破來自一次跨界嘗試。2019年,我與團隊設計出一款「酒瓶音響」,將葡萄酒的視覺意象與音樂的聽覺體驗巧妙結合。這件作品不僅是產品創新,更成為我文化理念的載體:美酒與藝術,皆需時間醞釀,皆能觸動心靈。
此後,我創作奇幻小說《夢幻酒莊》,並將其改編為12首粵語音樂作品。專輯中,《快樂耕耘》以輕快旋律唱出勞動的喜悅;《藍海的煩惱》以抒情曲調傾訴成長的迷茫;《愛的葡萄酒》則以對唱形式探討理想與情感的平衡。這些作品在Spotify、KKBOX等平台發行後,引發廣泛共鳴,更透過NFT技術將其轉化數字資產,讓這些作品本身成為連貫現實與未來的文化符號。
「藝術是情感的載體,科技是傳播的翅膀。」我始終堅信這一點,推動人工智能與文化創意的結合,並透過NFT為藝術作品賦予稀缺性與收藏價值,探索Web 3.0時代的文化傳播新模式。
三、從社區到立法:為青年成長構建「法治土壤」
我的腳步並未止於商業與藝術。作為香港屯門西南分區委員會委員,我長期深耕社區,傾聽基層聲音;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繫點諮詢專家,我更將這份對民情的洞察融入國家法治建設的宏觀視野。
「法律如同葡萄生長的框架,既要規範方向,也要保護生長。」我常常這樣比喻。我積極參與立法諮詢工作,將來自大灣區青年的聲音、創業者的需求、社區居民的期盼,轉化為具建設性的立法建議。我認為,法治的完善正如土壤的改良,是青年紮根成長、社會良性發展的根本保障。
2024年,我創立「大灣區青年藝術與科技促進會」,凝聚多名來自科技、藝術、金融等領域的青年,搭建起跨領域交流平台。我特別注重在青年活動中融入法治教育,培養青少年的規則意識與家國情懷。「青年成長如同葡萄酒的陳年過程,需要耐心、環境,更需要清晰而健康的規則框架。」
四、從個人實踐到戰略體系:「四維協同」的灣區釀造哲學
基於自身的跨界實踐與立法參與,我提出了「四維協同」的戰略框架,將個人感悟升華為區域發展的系統思考:
1. 硬實力協同——科技與產業的「精準栽培」
正如釀酒需要優質的葡萄品種,我主張北部都會區應聚焦積體電路、生命健康等「硬核科技」,構建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到製造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設立跨境創新基金,實現產業生態的集群式突破。
2. 軟實力協同——規則與數據的「發酵工藝」
我提出透過《北部都會區跨境合作促進條例》、數據跨境「負面清單」等立法措施,推動規則銜接,通過規則標準化與流程數字化,力爭將大灣區合規成本大大降低,使香港成為亞太數據樞紐,澳門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合規認證平台。
3. 向心力協同——文化與社會的「陳年醇化」
我建議透過《跨境文化藝術交流促進條例》打造「粵港澳文化藝術節」,並推動區域協同立法促進社會公平,將「灣區所能」導向「山區所需」,實現「國強」與「民富」的統一。
4. 空間力協同——區域與全球的「裝瓶出海」
我主張成立「北部都會區發展管理局」,設立「港澳協同發展基金」,推動跨境PPP合作,使北部都會區成為「制度轉換器」,將大灣區從「世界工廠」升華為「世界腦庫」。
五、給青年一代的「品酒筆記」:四條人生釀造法則
1. 以時間醞釀價值
葡萄酒的品質源於年份的積累,人生的成就亦需長期堅持。我從酒業挫敗到文化科創的成功,歷時十餘年。我想提醒青年:「與其追逐速成,不如深耕一個領域,讓時間成為你的盟友。」
2. 以融合創造特色
「夢幻酒莊」在於將中國葡萄酒文化、粵語音樂、數字科技與國學藝術有機結合。我認為,大灣區青年的優勢正是「跨界」:「找到傳統與現代的交集,才能創造無可替代的思想價值。」
3. 以規則護航成長
「優質的葡萄酒離不開嚴格的產區規範,卓越的人生也需要法治的指引。」我以自身參與立法諮詢的經歷鼓勵青年:「既要勇於創新,也要敬畏規則,在法治框架內實現個人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4. 以共享創造共贏
「獨酌雖雅,共釀方久。」我投身社團服務、推動青年交流。我深信:「個人的夢想唯有融入時代洪流,才能匯聚成改變社會的力量。」
結語:舉杯致敬每一個正在耕耘的你
我的「夢幻酒莊」,不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或藝術項目,更是一套關於成長的哲學。它告訴我:
人生如釀酒,唯有經歷採摘的艱辛、壓榨的痛楚、發酵的等待,才能成就沁人心脾的醇香。
如今,我仍活躍於大灣區的每一個角落,學習及建言獻策,在葡萄園中與青年分享耕耘的快樂,在錄音棚裡用旋律傳遞法治與文化的信念。我分享的故事,正是一杯獻給所有奮鬥者的「夢幻之酒」:當你願意為夢想紮根,在時代的土壤中汲取養分,在法治的框架內向上生長,時間終將為你證言。
從葡萄藤到社區:以「夢幻酒莊」釀造大灣區未來
陳承宇
陳承宇
相關推薦
2025年香港經濟在國際變局中展現韌性,首季GDP按年增長3.1%,貨物出口飆升8.4%,服務輸出增長6.6%,反映大灣區協同效應及特區政府政策成效。特首李家超率團簽署59項中東合作協議,推動香港成為「超級增值人」;84家重點企業落戶,將投資500億港元並創造2萬職位。金融市場活力充沛,1-4月港股日均成交2,700億港元,新股集資額同比暴增170%,寧德時代上市鞏固全球融資地位。訪港旅客單月達384萬人次,帶動零售復甦。儘管失業率微升至3.4%(仍低於美加),傳統行業轉型陣痛與新興領域職缺增長並存。市民通過技能升級與擁抱創新,與政府共築經濟新格局,146萬家註冊企業及逾千間跨國公司設點,印證香港在國家戰略下的獨特優勢。
在「一國兩制」的戰略框架下,香港憑藉全球唯一中國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獨特地位,為粵港澳大灣區構築多維度戰略防火牆。
國泰歡迎政府施政報告提出三跑道系統、SAF 供應、大灣區多式聯運等五大措施,認為將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並承諾攜手推動綠色航空及航網擴展,助力邁向低碳新時代。
在全球慈善資源加速流動的背景下,我國跨境慈善事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為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筆者建議以《慈善法》修訂為契機,增設「跨境慈善」專章,並優先於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制度創新試點,構建既符合國際慣例又具中國特色的跨境慈善治理體系。
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節,今年適逢台灣光復80周年。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24日經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決定指出,1945年,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僕後繼、浴血奮戰,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復,重回祖國懷抱。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