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治專員以中老鐵路為例,點出「一帶一路」項目的現實意義:這條聯動老撾與昆明的鐵路,將原本兩天的行程壓縮至8小時,徹底改變了區域交通格局,也釋放了東南亞的經濟潛力。他同時帶來政策利好:特區政府每年提供1400個名額,支持香港青年赴「一帶一路」沿線實習交流;今年施政報告更納入40餘項相關青年政策,「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能抓住機遇,在『一帶一路』的廣闊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專資會鄺正煒會長表示,協會長期推動中學生生涯規劃與「專資青年追夢計劃」,多年來連續協辦「一帶一路」相關活動。在他看來,「帶路先鋒」通過比賽、講座、外訪等多樣形式,讓抽象的倡議變成青年可觸可及的體驗,「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既要發揮『超級聯繫人』的橋樑作用,更要成為青年成長的『超級升級人』,幫助他們在國際合作中實現個人夢想。」
陳勇議員從和平與發展的角度寄語青年:「國家周邊地區能遠離戰火、保持穩定,核心在於國家的強大。這份和平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青年謀求發展的最大底氣。希望你們珍惜機遇,用知識武裝自己,為家庭幸福、香港繁榮、國家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陳智思先生作為「帶路先鋒」創會會長,見證了項目從萌芽到成熟的全過程:「過去九年,我看到無數青年通過這個平台找到人生方向,抓住國際機遇。十年堅持不易,未來更需要組織者、師生們薪火相傳,為個人築基、為香港賦能、為國家添力。」他還透露,明年計劃帶領青年前往新疆,探索「一帶一路」向西延伸的新機遇。
伴隨著全場掌聲,各嘉賓與長期參與者一同走上舞台,共同按下電子啟動按鈕——螢幕上「一帶一路.與我何干」十周年標識漸次亮起,標誌著這一陪伴香港青年成長的項目,正式邁入新的十年。
啟動儀式後,活動進入《老撾絲路之旅》分享會環節,現場先後舉行「演示獎」比賽與「撰文獎」頒獎儀式。40餘名參與「泰國—老撾—雲南」考察的青年學子,以親身經歷為切入點,圍繞中老鐵路展開分享,從四大維度解讀「一帶一路」的實踐意義。
在「基建引擎,鐵路聯通」話題中,學生們詳細介紹了中老鐵路的建設與影響:這條總長1035公里的電氣化鐵路,於2015-2016年分段動工,客運時速160公里、貨運時速120公里。建設期間,項目團隊曾克服鄰國政治協調、輿論誤解等多重挑戰;通車後,萬象至昆明的行程從兩三天縮短至4小時,至磨丁的山路行程更是從十餘小時壓縮到3-4小時,「鐵軌鋪到哪裡,便利就延伸到哪裡。」一名學生如是總結。
談及「經貿紐帶,民生合作」,數據更直觀展現項目價值:中老鐵路通車以來,跨境貨物運量已超1300萬噸,覆蓋商品達3000餘種,其中包括老撾特色的橡膠、咖啡等農產品;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成本降低30%以上,運量提升30倍。更重要的是,鐵路還帶動了萬象賽色塔開發區的發展,目前已有154家企業入駐,形成「中老加工、東南亞銷售」的產業模式,年產值超20億美元,直接帶動當地就業與經濟增長。
在「文化橋樑,文明互鑒」環節,學生們分享了更溫暖的細節:在老撾孔子學院與萬象中學,中老鐵路項目合作開設漢語課,讓當地學生有機會接觸中國文化;項目團隊中60%的員工是老撾人,通過「中國導師帶本地學員」的模式,已培養數千名當地技術人才。「出發前,我還擔心老撾的安全與語言溝通問題;但走進當地後,不僅結交了許多老撾朋友,至今仍保持線上聯繫。」一名學生感慨,「這才真正理解『民心相通』不是口號,而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與信任。」
「未來展望,北通中亞」,學生們透露了項目新規劃:隨著「一帶一路.與我何干」十周年計劃啟動,團隊將確立「衝出東南亞」的新方向,組織香港青年走進新疆及中亞地區——這些「一帶一路」的核心區域,將讓青年們憑藉此前積累的「東南亞經驗」,進一步理解倡議向西延伸的合作潛力。
分享結束後,城市大學李芝蘭教授公布「演示獎」結果,仁濟醫院第二中學憑藉紮實的調研與生動的呈現,成功奪魁。「撰文獎」評選中,來自《老撾絲路之旅》交流團的8位同學共提交9篇作品(詳見網址:https://www.brp.com.hk/alist/13345-cht),這些作品因「兼具青年視野與國家戰略思考」獲得評委高度認可——既沒有因主題宏大而丟失學生的真實感受,也沒有局限於個人體驗而淪為遊記式流水帳。最終,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中六學生彭楠茜,憑藉《語言與命運:老撾孔子學院的啟示》一文奪得「撰文獎」。兩個獎項的獲獎單位及個人,分別獲贈老撾特色紀念禮物;其他參與現場分享的同學及所有優秀撰文作者,獲頒優秀獎狀,以資鼓勵。
活動落幕時,演講廳內仍彌漫著熱烈的交流氛圍——學生們圍著嘉賓請教問題,歷屆「帶路先鋒」成員則主動向新生介紹經驗,相機快門聲與笑聲不絕於耳。短短數月的考察與準備,不僅讓青年學子對「一帶一路」有了立體認知,更讓他們在實踐中收穫了成長與友誼。現場導師們反覆叮囑:「希望你們把這次經歷化為動力,紮實學習課本知識,為明年的比賽與實踐做好準備。」更令人動容的是,一批歷屆得獎者已化身「帶路先鋒大使」,加入活動執行委員會,帶領新成員籌備第十屆《一帶一路.與我何干》活動——十年傳承,薪火相繼,這群年輕人正以行動證明:「一帶一路」從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腳下的路、眼前的機遇,更是屬於每一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
從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到中亞的廣袤草原,從中老鐵路的鋼鐵巨軌到孔子學院的瑯瑯書聲,「一帶一路」的故事仍在繼續。而香港青年的腳步,也將沿著這條充滿生機的道路,走向更遼闊的世界——他們不僅是「一帶一路」的見證者,更將成為這一偉大倡議的參與者、建設者與受益者,在全球互聯互通的浪潮中,書寫屬於香港、屬於中國青年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