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啃海豹肝、埋海雀發酵一年?因紐特人的「硬核飲食」背後全是生存無奈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提到北極圈的因紐特人,多數人腦海裡會浮現「生吃肉」「住冰屋」,甚至「一妻多夫」的離奇畫面。

這些說法究竟有幾分真實?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群北極原住民的真實生活樣貌。

先談談因紐特人的「由來」。

大約一萬五千年前,他們的祖先從西伯利亞東北部出發,踏過當時尚未被海水淹沒的白令海峽陸橋,分批遷徙至北美洲。

並非他們主動偏好寒冷環境,實際上是當年亞洲地區資源匱乏,抵達美洲後又與印第安土著發生衝突,無力抗衡的他們,才被迫遷往無人爭奪的北極圈。

順帶一提,印第安人稱他們為「愛斯基摩人」,含義是「吃生肉的家伙」,這個帶有貶低意味的稱呼,因紐特人極為排斥,他們更願意自稱「因紐特」。

在自身語言中,這個詞就是「人」的意思,簡潔且充滿驕傲。

大約一萬五千年前,他們的祖先從西伯利亞東北部出發,踏過當時尚未被海水淹沒的白令海峽陸橋,分批遷徙至北美洲。(來源:wikipedia)

再來探討大眾最好奇的「冰屋」與「生食習慣」。

冰屋並非隨意堆積的雪堆,必須挑選密度高的堅硬雪塊,用骨刀或鐵刀切割成規整的冰磚,壘築成圓頂結構,縫隙需仔細填補嚴密,入口低矮到必須彎腰爬行才能進入。

室內鋪上獸皮,點亮鯨脂燈,即便室外氣溫低至零下 50 度,室內仍能維持在 0 度左右,舒適度遠超預期。不過冰屋會逐漸融化,每隔數月就需重新搭建。

至於為何不住木造房屋?

北極地區根本沒有樹木生長,木材從千里之外運送而來,成本堪比黃金,而冰屋的建材隨處可尋,可說是北極地區的「臨時便捷住所」。

如今多數因紐特人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固定房屋,但到了狩獵季節,仍會搭建冰屋,圖的就是便利。

生食肉類其實是無奈之舉 —— 北極無法種植蔬菜與糧食,只能依靠狩獵維生。

海豹、北極熊、鯨魚都是主要食物來源,捕獲海豹後直接剖開,肝臟與脂肪可直接生食,既能抵禦嚴寒,又能補充營養。

他們還有一道「特色食物」名為醃海雀,每到夏天捕撈大量海雀,清洗後塞進海豹皮袋,埋入凍土中發酵一年,取出後口感酸澀,卻富含維生素 C,能有效預防壞血病。

不必擔心細菌問題,北極的低溫環境本身就有抑菌作用,因紐特人的腸胃也早已適應這類飲食,更令人驚奇的是,他們的基因存在變異,代謝脂肪的能力極強,即便攝入大量高脂肪肉類,心臟病發生率反而低於其他族群。

不過受極寒環境與醫療條件限制,2024 年的數據顯示,因紐特人的平均壽命約在 64 至 67 歲之間。

至於「一妻多夫」的傳聞,必須澄清:這並非普遍存在的習俗,僅在部分地區、特定情境下出現。

北極狩獵風險極高,男性死亡率偏高,有時會出現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此時一位女性與多位男性組成家庭,能增加尋找食物與勞動的人手,同時也可避免近親結婚。

畢竟北極圈人口稀少,社區規模小,近親通婚容易引發遺傳疾病。

這並非所謂的「特殊習俗」,純粹是為了族群生存而形成的選擇。 

如今多數因紐特人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固定房屋,但到了狩獵季節,仍會搭建冰屋,圖的就是便利。(來源:wikipedia)

現今因紐特人的生活已與過去大不相同。雪地摩托取代了傳統的狗拉雪橇,超市中也能買到罐頭與麵包,但傳統狩獵習慣並未丟棄。

北極地區物價高昂,超市商品並非普通家庭能長期負擔。

不過他們也面臨新的困境,2023 年的報告指出,北極冰面面積減少了 40%,冰層日漸稀薄,捕獲海豹的難度增加,狩獵也變得越來越危險。

幸運的是,1999 年「努納武特」(Nunavut)領地成立,因紐特人獲得了更多自治權,開始推動自身語言的復興,以及雕刻、編織等傳統藝術的傳承,年輕一代一邊用手機觀看短影片,一邊向長輩學習用魚叉捕鯨的技巧,傳統與現代就這樣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歸根究底,因紐特人的那些「獨特習慣」,從來不是所謂的「野蠻行為」,而是他們在北極這片「生命禁區」中,與大自然抗衡萬年所積累的生存智慧。

如今面對氣候變暖與現代化的衝擊,他們仍在不斷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之路。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