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巧克力,不少人腦海裡會浮現絲滑的質感與濃郁的香氣,但你知道嗎?
這美味的關鍵,竟藏在可可豆的發酵過程裡,而最近科學家還靠著微生物,讓巧克力變得更美味了!
先簡單聊聊巧克力的製作。
採摘下來的可可果,會先打開取出裡面的可可豆,接著這些可可豆就要進入關鍵的發酵環節,發酵後經過乾燥、烘焙、研磨等步驟,才能最終變成我們吃到的巧克力。
過去,可可豆的發酵全靠農園裡的自然微生物,就像「開盲盒」,有時做出的巧克力滿是烘焙堅果、成熟漿果般的豐富風味,有時卻苦味重、風味單調,品質特別不穩定。
說到巧克力,不少人腦海裡會浮現絲滑的質感與濃郁的香氣,但你知道嗎?
這美味的關鍵,竟藏在可可豆的發酵過程裡,而最近科學家還靠著微生物,讓巧克力變得更美味了!
先簡單聊聊巧克力的製作。
採摘下來的可可果,會先打開取出裡面的可可豆,接著這些可可豆就要進入關鍵的發酵環節,發酵後經過乾燥、烘焙、研磨等步驟,才能最終變成我們吃到的巧克力。
過去,可可豆的發酵全靠農園裡的自然微生物,就像「開盲盒」,有時做出的巧克力滿是烘焙堅果、成熟漿果般的豐富風味,有時卻苦味重、風味單調,品質特別不穩定。
為了破解這個「發酵黑箱」,英國諾丁漢大學帶頭的國際研究團隊,專門跑到哥倫比亞的三大可可產區 —— 聖坦德爾、威拉和安提奧基亞農園展開調查。
這一查可不得了,他們發現發酵時的 pH 值變化、溫度波動,還有微生物群集(microbiota)的構成,直接決定了巧克力最後的味道。
而且同一品種的可可豆,在不同產區風味差很大。
聖坦德爾和威拉的巧克力,滿是烘焙堅果、成熟漿果與咖啡般的複雜風味。
安提奧基亞的卻風味簡單、苦味較強。
原來這不是可可豆本身的基因問題,而是發酵過程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透過宏基因組分析,團隊找到了「風味關鍵者」——Torulaspora 屬與Saccharomyces 屬的酵母菌,它們對高品質巧克力細緻風味的形成至關重要。
於是科學家們「量身打造」了一套「合成微生物群集(SYNCOM)」,裡面包含 5 種細菌和 4 種真菌,用它來當發酵的起始培養物。
結果超驚喜!這個微生物組合不僅完美還原了自然發酵的 pH 變化與微生物活動,做出的可可膏風味,一點也不遜於高級天然巧克力。
論文共同作者、植物遺傳學家 David Gopar Chamorro 表示,希望這項技術日後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新奇美味,最終目標是讓巧克力品質更上一層樓。
或許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吃到根據自己喜好,靠科學調配微生物做出的「客製化巧克力」,想想都覺得期待!
相關推薦
日本方形西瓜一個賣 1 萬日元(約 600 港元),中看不中吃卻成為熱門禮品。本文拆解其設計秘密、文化意義,並比較全球高價水果案例,揭開背後嘅商機同消費心理。
Switch 2 性能大躍進,支持 4K 同 DLSS,但續航崩壞、HDR 效果一般。Joy-Con 2 磁吸設計方便,但仍有飄移問題。適合任粉,輕度玩家建議觀望。
iPhone 17 傳聞大曝光!全新無邊框設計、5000mAh 硅碳電池、Pro 系列 MicroLED 屏幕、Siri AI 全面升級,港版定價傳聞低於 $7,000,更支持八達通支付同 AR 導航,蘋果今次真係要「殺到埋身」!
Labubu 潮玩化身媽祖現身香港天后誕,成台灣哪吒貢品,還跨界當「門神」!引發傳統與潮流文化交融,成跨圈現象級話題。
全球首個初代藏品級 LABUBU 藝術專場中,一款薄荷色 LABUBU 以 108 萬元成交。LABUBU 引全球搶購潮,二手市場溢價高。其爆火推動泡泡瑪特業績及股價上升迎來「黃金時代」,創辦人王寧成河南新首富。
隨著「EGL 東瀛遊」旅團的腳步,踏上重慶這片充滿魔幻色彩的土地,洪崖洞的夜景已經划開心海⋯⋯當夜幕如墨般暈染開來,華燈初上,洪崖洞像是從沉睡中蘇醒的精靈,瞬間點亮了整個山城的夜空,將巴渝大地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深圳大鵬,西湧海濱浴場是深圳人常去的度假勝地,但在通往西湧的路口向左一轉,便能解鎖另一種風格的海景秘境。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遙感與地理信息研究所所長郭慶華的研究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系統,結合衛星遙感數據和AI模型,首次對全國樹木數量進行精細測算,並繪製出我國首張「樹密度地圖」。研究顯示,截至2020年,全國約有1426億棵樹,平均樹密度約為689棵/公頃,相當於中國人均擁有約100棵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