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波爐,一包平凡食物轉眼變成美味 —— 這就是預製菜的魔力!别看它現在像個「新鮮貨」,其實早就在飲食史上潛行了好多年。
不過它的路可不平坦。
9 月 10 日,被資深網紅羅永浩發微博吐槽中國餐飲品牌「西貝」——「幾乎全是預製菜,還那麼貴」。
「西貝」否認,創始人賈國龍稱無預製菜,要起訴羅永浩。
羅永浩懸賞十萬求證據,雙方激烈對峙,「西貝」因食材存保質期等問題深陷輿論風波。
打開微波爐,一包平凡食物轉眼變成美味 —— 這就是預製菜的魔力!别看它現在像個「新鮮貨」,其實早就在飲食史上潛行了好多年。
不過它的路可不平坦。
9 月 10 日,被資深網紅羅永浩發微博吐槽中國餐飲品牌「西貝」——「幾乎全是預製菜,還那麼貴」。
「西貝」否認,創始人賈國龍稱無預製菜,要起訴羅永浩。
羅永浩懸賞十萬求證據,雙方激烈對峙,「西貝」因食材存保質期等問題深陷輿論風波。
關於预制菜的起源和發展歷程,要從美國說起。
1920 年,世界第一台快速冷凍機在美國誕生,這算是預製菜的「出生證」。
1940 到 1950 年,美國工業化提速、人口變密集,餐飲業火了起來,冷凍技術也越來越強,速凍食品銷量每年漲超 35%,簡直像坐了火箭!
到了 1950 至 1970 年,麥當勞、肯德基這類美式快餐崛起,為了保證食物味道統一,對食材要求更嚴,半成品菜就趁機發展,每年增速穩在 10% 左右。
1970 到 1990 年,美國人差不多都接受預製菜了,市場穩定下來,增速慢慢降到 1.5%,美國預製菜也就進入了「成熟期」。
接著看日本。
日本預製菜起步早,現在已經很成熟了。
想懂它的發展,得先知道三個詞:「內食」是在家做飯,費時又考廚藝;「中食」是買即食產品,在哪都能吃;「外食」就是去餐廳吃。
1955 至 1975 年,美國幫日本復蘇經濟,日本人賺得多了,商務宴請多了,外食市場火熱,也帶動了預製菜上游產業。
加上冷鏈完善、冰箱普及,比如 1964 年東京奧運會,選手村的冷凍食品受好評,1965 年日本冰箱普及率超 50%,預製菜走進家庭就有了基礎。
1976 至 1995 年,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大家生活節奏變快,餐飲企業要降成本、提效率,對半成品菜需求暴增,冷鏈也幫了大忙,預製菜在企業端(B 端)快速發展。
1996 年至今,日本經濟雖陷入「失去的三十年」,但預製菜還在慢慢擴張 —— 因為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嚴重,單身家庭和雙收入家庭多了,小家庭覺得自己做飯不划算,即食食品又好吃又方便,消費者端(C 端)需求一直漲。
最後看中國。
上世紀 90 年代,麥當勞、百盛進入中國,配套的淨菜加工廠出現,中國預製菜開始萌芽。
2000 年前後,有些餐飲企業開始加工肉類、水產,預製菜加工越來越精細。
2005 年起,新雅、全聚德這類老字號也推出預製菜,只是規模沒做起來。
2010 年後,餐飲連鎖化加快,人工成本上漲,預製菜在 B 端迎來爆發。
現在,中國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業率提高,做家務時間少了,C 端對預製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其實不論美國、日本還是中國,預製菜的發展都和經濟、社會變化緊緊綁在一起。
雖然西貝事件給行業提了醒,但中國預製菜正處在快速發展期,未來空間很大。
相信隨著行業慢慢完善,預製菜會給我們的飲食生活帶來更多方便和驚喜!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據美國《空天力量雜誌》網站報道,當地時間4月16日上午7點35分,承包美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LGM-35A哨兵陸基井射洲際導彈項目」承包商,位於美國猶他州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創新系統工廠發生爆炸,一座建築被炸毀。該工廠為美國政府及商業客戶生產固體火箭發動機。
迫於俄烏戰爭局勢及美國步步緊逼,烏克蘭無奈地接受城下之盟,5月1日,兩國在華盛頓簽署了《美烏重建投資基金成立協議》(美烏礦產協議)。協議讓美國取得烏克蘭的稀土礦產,藉此換取美國的支持。但澤倫斯基積極爭取的安全保障條款並未納入協議中。
美國商務部4月30日(當地時間)公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按季收縮0.3%,為2022年以來首次錄得經濟萎縮,跌幅大於市場預期,較去年第四季的2.4%增幅大幅回落。
據環球網、央視網、環球時報報導,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鞋類分銷商和零售商協會本周致信白宮,請求豁免美國總統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稱這些關稅對鞋類行業構成了「生存威脅」。
2025 年 4 月 30 日,美烏簽署《烏克蘭 — 美國礦産資源協議》,協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掠奪?回顧近 200 年前的美國對我國發起的首場貿易戰,答案便清晰可見。
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專訪於4日播出,他表示可能考慮動用軍事力量併吞格陵蘭,並且強調格陵蘭擁有豐富資源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至於鄰國加拿大,川普則表態「極不可能」動武,但仍想其納為美國「第 51 個州」。
首批載有被特朗普課徵高關稅商品的貨輪本周陸續抵達美國洛杉磯港口,其中中國貨運量較去年同期減半,產品成本比上月暴增了250%。美國零售業預計商品短缺潮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