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野生大白鯊只剩約3500隻,人類屢次想把這位「海洋頂流」請進水族館,可最長飼養紀錄也才198天,難道「包吃包住」的日子它還不滿意?
其實,這背後全是大白鯊「刻在DNA里」的生存習性在「唱反調」。
首先,大白鯊是「軟骨魚綱」成員,和黃花魚這類硬骨魚差得遠。
它靠體內高濃度的尿素(Urea)和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維持滲透壓平衡,就像揣著個精緻的「體內調節儀」。
水族館的人造海水就算再像,水質波動、空間擠壓都會打亂這套系統,最後讓它代謝崩潰、血液指標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