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韓國Z世代掀起「Teto/Egen人格分類」熱潮,以睪固酮與雌激素為靈感,將情緒能量分為果斷(Teto)與感性(Egen)。其爆紅原因包括簡化社交需求、名人效應、流動光譜設計,以及社群媒體傳播,成為年輕人即時情緒表達的新工具。
上海的王先生收到形似金毛犬的奇特植物,查詢後發現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金毛狗蕨。這株兩億年「活化石」因環境苛刻及盜挖瀕危,經鑑定後被捐贈至辰山植物園。警方肯定其行為,呼籲大眾守護生態。
智利巴塔哥尼亞發現晚白堊紀「壓縮耶瑟獸」(Yeutherium pressor)化石,體重 30 至 40 克,與老鼠不同,可能產卵或有育兒袋,食硬植物,約 6600 萬年前滅絕,意義重大。
禿鸛曾是維多利亞時代時尚珍品,如今為易危物種。印度垃圾山有翼展超2米的禿鸛,與拾荒者「協作」,但貧民不敢吃,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1963 年土耳其農夫因追雞發現代林庫尤地下城,其以火山岩建成,18層深達85米,可容2萬人,設施齊全,見證人類適應自然的智慧,現為世界遺產。
考古發現,4600 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有一頂模仿王子「丸子頭」髮型的黃金頭盔。它於 1927 年出土,兼具美觀與實用,彰顯統治階級地位,同時介紹了美索不達米亞王室歷史。
上班族與學生黨閒暇時不妨觀看這五部高分紀錄片,從《冰凍星球》到《史前星球》,縱覽自然、宇宙與史前世界,輕鬆拓展視野。
「呼拉圈之母」Joan Anderson 辭世,享年101歲。她引進並命名呼拉圈,助其爆紅,卻因未簽協議錯過鉅額收益,留下終生遺憾。
中國人少吃猫肉,源於歷史傳統、口感不佳、經濟低效與健康風險。從西周祭壇神靈到現代寵物,貓憑實力躲過餐桌,更獲法律與情感雙重保護。
五部義大利老電影,包括《墮落》《邦妮和克萊德在義大利》等。影片主演皆高顏值,劇情涵蓋生活、逃亡等多樣故事,各有獨特風格與魅力,值得收藏觀看。
日本岡山縣高梁市成羽美術館中,一塊被誤認數十年的「三角蛤」化石,經研究確認為約 2.2 億年前魚龍骸骨,系日本西部首見及首次出土諾利期魚龍化石,具重大研究價值。
中國河南省洛陽邙山北魏帝陵遭嚴重破壞,一枚東羅馬金幣成為確認墓主為在位僅一年的節閔帝元恭的關鍵,揭開北魏晚期與東羅馬的聯繫及當年政治風雲。
日本栃木縣斑點米椿象數量達往年 2 倍以上,12 年首發注意報。高溫少雨與暖化助其繁殖,致稻米變黑貶值,去年有農戶產量腰斬,恐加劇日本米價上漲。
意大利藝術家卡特蘭的作品《喜劇演員》以膠帶貼香蕉於牆上,價值不菲且屢遭參觀者食用,引發對藝術市場的討論與爭議。
廣東深圳「優必選」Walker S2 搭載全球首創自主換電系統,三分鐘無人換電,憑三大核心技術實現全天候運作,提升效率,機器人都要做牛做馬啦。
民國時期普通人飲食簡單,以粗糧、常見蔬菜為主,肉類罕見。而魯迅三餐精致豐盛,早餐清淡,午餐多樣,晚餐營養,還愛小吃,這得益於他高收入,現許多人難及。
中國寧夏銀川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中國第 60 項世界遺產,其為西夏王朝遺址群,體現文化融合,見證西夏絲路地位。
巴黎蘇富比拍賣愛馬仕首款柏金包,經 10 分鐘競標,被日本收藏家以 860 萬歐元買走,創多項紀錄,其源於珍柏金與愛馬仕總裁的機上偶遇。
陪伴凱特 15 年的娜塔莎,是其時尚推手,助創「凱特效應」,年貢獻英國經濟 12.7 億美元。現辭職創業,獲威廉夫婦祝福。
洛陽博物館一件春秋時期的銅當盧因外形酷似現代潮玩 Labubu 引發熱議。這件 2000 多年前的戰馬護額飾物,以渾圓臉龐與長耳造型驚豔世人,既展現古代工匠的實用智慧,又凸顯跨越時空的審美共鳴。展期至 8 月,歡迎親臨體驗這場古今設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