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當高市早苗以「新時代」之名高舉自民黨總裁大旗,東亞政壇的空氣瞬間凝結。這不僅是日本史上首位女首相的誕生預告,更是一場極右翼政治狂潮的正式登場。她的勝出,不是因為政策有多具說服力,也不是民意有多堅實,而是日本政壇腐敗、短視與派閥算計的集大成——麻生太郎一句「支持黨員票領先者」,43票如機械般傾倒,竟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高市早苗,這個被稱為「安倍女弟子」的極端保守派,終於站在了權力巔峰的門口。而她即將面對的第一道考題,不是經濟、不是國防,而是她自己長年高調宣揚的「靖國神社參拜」——這場「拜鬼」儀式,將成為中日關係的試金石,也將徹底暴露日本政治的虛偽與傲慢。
今次行政長官發表2025年《施政報告》以「深化改革、心繫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為主題,更是全力「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及加快邁向「由治及興」的進程表。感謝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吸納了民建聯、各位議員及廣大巿民的意見,《施政報告》配合國家發展,讓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為制定香港謀發展的長遠規劃,為民生幸福而優化的社會保障網,這是有高度有遠見,落實貼近民生的施政報告。而部門首長責任制、成立「AI效能提升組」、成立北都發展委員會、推廣DSE國際認受性、制訂「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等,都可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
2025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在財政年度第一天再度「關門」,至今已逾一週。數十萬聯邦雇員無薪休假,國家公園關閉,航空管制員不足導致航班大面積延誤,關鍵經濟數據停發,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援助計劃瀕臨斷糧。然而,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總統特朗普卻在社交媒體上洋洋得意地宣稱:「政府停擺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將借此清理民主黨的官僚機構。」 這不僅僅是一次預算僵局,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政治清洗。與過往政府停擺不同,此次事件已從「技術性停擺」演變為「戰略性破壞」,其背後是特朗普及其極右翼盟友對美國行政體系的系統性重塑野心。而這一切,不過是美國政治制度深層癱瘓的又一場公開處刑。
民進黨的明獨與國民黨「維持現狀」的暗獨對上,一到選舉,民進黨只需一計「抗中保台」,就能將國民黨按在地上摩擦⋯⋯國民黨黨主席參選人能否打破上述魔咒,便是他(她)們能否令國民黨振衰起敝的關鍵!網民「筱江雞」一篇「國民黨,是不是給你臉了?」帖文,道盡不少大陸網民對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心聲!
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的完善,是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關鍵環節。經過近年來的制度完善,立法會已初步擺脫過往的泛政治化漩渦,議事效率顯著提升,這是值得肯定的進步。然而,通過筆者與各界人士的交流和對立法會運作的觀察,我深切體會到,要真正實現符合香港實際的中國式民主,建立一個兼具效率、包容性與活力的治理平台,我們仍需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為系統與深入的優化。
台灣首艘自造潛艦「海鯤號」(Narwhal)是一項橫跨七國合作的軍事計畫。由美國軍火商提供魚雷、潛射導彈的戰鬥系統與聲納裝備;英國政府批准了多項潛艦關鍵技術的出口許可;韓國、澳洲、印度、西班牙與加拿大則派遣工程技術人員來台提供專業支援。
毛澤東在1976年過世時,中國經濟僅占全球GDP的2.7%。然而,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實用經濟政策推動中國快速崛起,僅用數十年時間就讓超過8億人口脫貧。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奇蹟。到了2025年,中國已占全球經濟總量約19%,成為與美國並列的世界經濟大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從製造大國發展成製造的強國。
在21世紀的海上力量競逐中,航空母艦依然是大國展現國力與軍事投射能力的象徵。中國「福建號」(003型)與美國「福特號」(CVN-78),正是當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超級航母。
上個月,伊珠麗(JulieEadeh)來港赴任美國駐港總領事。提到這名字,可能一般市民都會感覺陌生,但如果知道她曾與「黑暴」核心人物過從甚密,相信大家都會想起她在香港的「過去」。2019年,當「修例風波」愈演愈烈之時,伊珠麗就在金鐘與黃之鋒、羅冠聰密會,當時她是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美國國務院近日發表所謂《年度投資環境報告》,繼續舊調重彈抹黑本港的國安法律及營商投資環境。對此,特區政府和外交部駐港公署28日均發聲明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自1970年代以來,中美關係經歷了數次重大轉折。從尼克森訪華開啟戰略接觸,到冷戰後的經濟合作,美國長期推行「接觸合作政策」(Engagement Policy),期望透過經濟互賴推動中國走向市場化與自由化。
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我們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俯瞰「一國兩制」實踐下的繁榮景象,不禁心潮澎湃,深感歷史啟示之珍貴、家國情懷之厚重、未來使命之崇高。在此重要歷史時刻,我們更應深刻領悟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以熾熱的愛國之心,凝聚共識,共同謀劃國家與家庭更加富足美好的未來。
在現代國際政治的角力場中,航空母艦早已超越單純的軍事裝備,它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與全球影響力的象徵。所謂「超級航母」,甲板面積可達四至五英畝,約兩萬平方米,相當於在海洋上建起一座能快速移動的空軍基地。它能搭載多用途戰鬥機、電子戰機、固定翼預警機與反潛直升機,並可在全球任何一處海域,展現武力與兵力投射。
當年古寧頭戰役的時候、中共四野的炮兵是非常厲害的。因為中共的炮兵是傳承蘇俄的炮兵和俄羅斯發明Katyusha rockets 火箭炮系統 、當時中共因為輕敵、沒有重用炮兵。反觀國軍是傳承美國、所以空軍比較強一些。
國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香港最強大後盾、持續發展的最大機遇。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推動香港把握國家「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發揮獨特優勢貢獻國家。
福建艦的下水與海試,標誌著中國海軍力量的一個重大躍升。不能僅視為單純的軍事新聞。若把這件事放到歷史的長河來審視,便會發現台灣的命運始終糾結在大國博弈、國際戰略與兩岸實力的消長之間。
9月12日,是中國海軍發展歷程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首次通過台灣海峽,南下進入南海展開科研實驗與航行測試。對於外界而言,這並非僅僅是一艘巨艦的航行,而是象徵了:中國三十年的航母夢,從「學校」起步,到「過渡」階段,如今邁向真正的「藍水遠洋」能力。這一刻,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戰略格局轉變的標誌。
美國試圖通過恢復「戰爭部」舊名的方式,意圖用話語上的強硬來彌補實力上的焦慮,其結果卻可能動搖其聯盟體系,加劇全球衝突風險。
2024年9月25日,中國自海南發射的一枚東風 - 31AG洲際彈道導彈,只用了二十分鐘,便突破美國苦心經營近八十年的「三大島鏈」的戰略,落點直逼夏威夷。這枚導彈不僅射程超過一萬兩千公里,更具備公路機動發射與分導多彈頭突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