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特朗普第二次做總统上台, 隨即 飘飘然,興奮地狂發白日夢。 一時又話考慮步處未來第三次連任, 一時又話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洲。又話武力奪取格寧蘭,將格寧蘭收為己有, 我就覺得他已經患上妄想症。
巴印衝突引發廣泛關注,網上盛傳在衝突的一小時內,中國武器以「六比零」的戰績擊敗法國最强戰機、俄羅斯戰機和以色列無人機。中國武器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僅憑藉服役的殲-10戰機(2005)和約服役的霹靂-15導彈(2016),便在實戰中壓制了價值高昂的對手。
在長和決定出售巴拿馬港口的時候,立即引起舉國嘩然,官方媒體及官方機構都紛紛指責李嘉誠出售港口並非純商業決定而是一個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事前亦沒有知會北京令到中央震動。
筆者建議以四大策略方向構成相互嚙合的治理齒輪, 韌性供應鏈為規則制衡提供物質基礎,危機預演機制賦予價值觀外交靈活應變空間,而規則話語權又反過來增強供應鏈的全球協同能力。以突破傳統策略的線性思維,將地緣政治、科技革命與制度創新置於動態平衡框架。未來是在持續震盪中湧現的新穩態。若中國能在分散式治理、倫理AI研發與氣候正義等前沿領域形成製度公共產品,或將成為牽引全球體系演進的關鍵性奇點。唯有保持戰略耐心與系統韌性,方能在混沌邊緣孕育出新秩序的生命力。
2025 年 4 月 30 日,美烏簽署《烏克蘭 — 美國礦産資源協議》,協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利益掠奪?回顧近 200 年前的美國對我國發起的首場貿易戰,答案便清晰可見。
香港的轉型之路需以「制度彈性+創新活力+執行效率」為基石,筆者建議通過三階段協同實現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則制定的跨越。短期以金融穩定與供應鏈替代化解危機,中期以科技自主與區域協同重構競爭力,長期則以人民幣國際化與全球規則參與引領升級。整合「石油人民幣」結算、區塊鏈供應鏈管理及科技沙盒等創新工具,香港不僅能抵禦貿易脫鉤衝擊,更可成為國家「雙循環」戰略下的全球資源轉換器,在國際變局中鞏固不可替代的樞紐地位。
美國國債危機的根源在於內政失能,而不是貿易逆差。美國沉迷於關稅數字遊戲,歷史將證明唯有直面福利與稅制的深層問題,才能終結債務惡性循環。關稅不僅無法挽救經濟,反而會加速美國霸權的衰落。
「美國優先」及沉溺於「例外主義」迷思,其終將淪為「21世紀的經濟孤島」;緬甸地震中,中國救援隊以生命至上踐行國際責任;而美國的「關稅核彈」卻在製造更多人為災難,全球領袖應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生邏輯超越零和博弈。 中方的「不予理會」恰是對霸權最理性的否定。 美國霸權的黃昏,始於對內政失能的漠視,終於對國際責任的背棄。全球共治之道,唯在平等與包容中尋得。
在我前兩篇文章曾經講過中國一定可以妥善應付美國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欺凌。 正如我所料,中央政府將美國貨入口關稅加至125%之後便聲明不會再理會特朗普是否繼續加關稅,因為 125%的關稅已經令到美國貨品在中國沒有市場。
在保障公共資源合理回收的同時,遏止資助房屋成為投機炒作的金融商品,方能真正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政策目標。
筆者認為真正的全球治理革命,始於對資源主權的覺醒,成於對技術霸權的破解,終於對規則壟斷的顛覆。
我前兩日曾經撰文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中國政府必然奉陪到底。结果一如我所料,中國政府將美國進口貨關稅加到 84%。
玲麗出席教育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生涯規劃教育的推行情況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