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戰爭
路透社9月25日援引消息稱,美國戰爭部長赫格塞思已召集全球各地的美國高級軍官下周在弗吉尼亞州匡提科(Quantico)會面。美國軍事領導層齊聚一堂,實屬罕見。有消息人士稱,目前尚不清楚赫格塞思為何為此倉促地下達召集令,這已經在預期出席者中引發不確定性。「五角大樓頒發緊急召集令,要求全球美軍將領下周集體到美國弗州開會!」此消息一出,立即登上各大外媒頭條,攪得美軍內部人心惶惶。
北美防空司令部 25 日證實,美軍 24 日緊急升空攔截 4 架阿拉斯加附近俄戰機,包括 2 架圖 - 95 與 2 架蘇 - 35,俄機未闖領空,俄方暫無回應。
英國《空軍月刊》9月中旬對印巴空戰進行了深度報道,諸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浮出水面。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戰已經過去了4個多月,但是後續影響仍在發酵。此次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表現堪稱驚豔,早期報道稱擊落6架印度戰鬥機,但是《空軍月刊》卻報道稱是擊落了8架印度戰機,而且巴基斯坦網路部隊還成功控制3顆印度衛星,展現出強大的作戰實力。
央視「玉淵譚天」9月22日發表帖文,據海軍相關部門透露,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和之前艦載機上艦不同的是,這次「平台」不同——要上的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機型不同——這是三款機型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著艦訓練。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道,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程師孟浩領導的團隊開發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統,據稱可以將現代潛艇無法被發現的概率降低到5%。這項研究發表在中國科學專業技術雜誌《電子光學與控制》上。根據該研究,人工智能首次能實時評估來自各種來源的測量數據,例如聲納浮標、水下麥克風、水溫以及鹽度,並同時利用這些數據創建水下環境的動態地圖。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8日援引五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為推動與中方達成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夏天曾拒絕批准向中國台灣地區提供超過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消息人士稱,雖然特朗普仍可能改變主意,但這一決定標誌著美國對台政策發生重大變化。但是,有評論指出,以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性格,上述消息有可能是他藉媒體放話撈取談判籌碼的煙霧而已。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陸軍15日在山口縣的美軍岩國基地,首次展示「泰風」(Typhon)(亦稱「堤豐」)中程飛彈系統,美國戰爭部(國防部)表示,泰風系統參與11日揭幕的美日年度雙邊演習「堅毅之龍」(Resolute Dragon)。這項演習以海上防禦與濱海防護為重點,演習地點遍及日本各地,參演部隊超過1萬9000名美日部隊。
俄烏衝突中戰局不順的烏克蘭,最近越來越多地將怨氣指向中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然鼓吹,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向中國施壓」,促使中國利用對俄羅斯的影響力來結束俄烏衝突。西方及烏克蘭媒體暴露了這方面的蛛絲馬跡——烏克蘭正計劃禍水東引,向菲律賓提供曾重創俄黑海艦隊的自殺無人艇!據烏克蘭《國防快報》網站(Defense Express)報道,烏克蘭與菲律賓近期將合作建立無人平台生產線,重點聚焦於海上無人艇,以協助菲律賓因應來自中國海軍的壓力。
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最新報告《反制蜂群:保護聯合部隊於無人機時代》警告,中國「無人機蜂群」恐淹沒美軍。與中國的潛在戰爭,美國軍隊可能會被無人機蜂群淹沒,除非軍方更積極投資必要防禦系統,否則美軍在台海衝突將面臨失敗風險。報告指出,儘管五角大廈長期談論反無人機技術的必要性,但優先度卻未達應有規模,使美軍進入高階戰鬥時較弱。
波蘭國家安全局(BBN)當地時間14日稱,波蘭總統卡羅爾·納夫羅茨基已簽署決議,允許北約軍隊在該國領土駐紮。據波蘭國家安全局官網14日發布的消息,允許北約在波蘭駐軍的決定是北約「東部哨兵」軍事行動的一部分,旨在向波蘭提供軍事支援。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與委內瑞拉的緊張局勢加劇之際,美軍5架F-35戰機週末被發現降落在波多黎各(Puerto Rico),美國驅逐艦亦被指攔截、登上一艘委內瑞拉漁船8小時。路透社指出,美國5架F-35戰機進駐波多黎各的軍事基地,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部署10架戰機至加勒比地區打擊毒品集團計劃的一部份。與此同時,美軍直升機、魚鷹運輸機及軍事人員也已在該區域展開行動。
據法新社12日報道,中國投入巨資發展能夠與美國海軍競爭的潛艇艦隊,這對華盛頓構成了重大挑戰,華盛頓自2022年以來一直受到嚴重的製造生產問題困擾。而中國潛艇的強大崛起,威脅美國海軍的霸權地位。
以色列戰機9日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發動攻擊,如入無人之境的突防能力,震驚全球防衛圈。「亞洲國防安全」(Defence Security Asia)網站分析指出,這次攻擊,對卡塔爾耗資數百億美元、號稱中東最先進之一的防空系統,構成了一次不折不扣的「戰略性羞辱」。
據微信公眾號「人民海軍」9月12日消息,據海軍新聞發言人冷國偉海軍大校介紹,日前,我國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訓練任務。這次組織福建艦跨區試驗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此前,上海海事局周一(9月8日)發出通知,宣布周三(10日)對上海長江口深水航道實施交通管制,引發外界猜測福建艦可能再次出港,進行第九次海試。福建艦2022年6月下水,至今已完成八次海試。今年5月進行第八次海試前,上海海事局也曾發出類似通知。
針對日本防衛省公布2026財年防衛預算達8.85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以及日本將在九州部署改良型12式陸基反艦遠程導彈,射程覆蓋中國沿海地區。9月10日下午,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回應指出,日本加速軍事擴張,發展遠超「專守防衛」所需的軍力,包括進攻性武器裝備,不禁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警惕擔憂,日方究竟意欲何為?
綜合外電報道,當地時間9日,以色列空襲卡塔爾首都多哈,企圖暗殺身處當地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領導層。哈馬斯說空襲中有6人喪生,包括5名哈馬斯成員和一名卡塔爾安全部隊人員,沒有哈馬斯領導層死亡。卡塔爾、中東、西方多國和聯合國都譴責以軍的行動。聯合國表示,此舉是對有關國家主權的侵犯和對和平斡旋的破壞。消息人士稱,以軍襲擊目標是正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的哈馬斯談判代表團。白宮表示「事先知情」。
《觀察者網》「風聞」頻道9月5日刊出署名「大伊萬頻道」的軍事評論文章,內文指出,「驚雷一號」曾經在轟-6N戰略轟炸機的機腹之下現身,但外界長期對其定位存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空射反艦彈道導彈,或中程彈道導彈。從93閱兵官方的表述與轟-6N的戰略定位,已經明確顯示這是一款承擔戰略核打擊任務的武器。在九三大閱兵的戰略打擊方隊中,首度登場的代號「驚雷一號」空射彈道導彈,引發一波軍事關注,有評論認為「驚雷一號」是陸海空三軍「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標誌著中國核戰略的轉型跡象,是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王牌」。
美國《政客新聞網》9月5日披露,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戰略收縮傳出新的消息,五角大樓正起草一份最新的《國防戰略》,建議優先保護美國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而非繼續將重點放在應對所謂的「中國威脅」上。報道稱,這一轉變與美國多屆政府聚焦遏制中國形成鮮明對比,引發部分對華強硬派人士擔憂。
據美軍《星條旗報》報道,負責戰略嚇阻與核武整合的美國空軍中將格巴拉(Andrew Gebara)近日出席華府智庫密契爾航太研究舉行的線上研討會時表示,美國空軍第二架最新的長程匿蹤轟炸機預計今年底進行首飛。《星條旗報》指出,空軍第一架B-21已於2023年11月試飛。目前正進行最後飛行測試。
據美國空天力量雜誌網站8月30日報道,波音幻影工廠的副總裁兼總經理科林·米勒說,8月29日表示,美國空軍第六代戰鬥機F-47的首飛時間將比許多人預期的要早,該機即將首飛。米勒表示,由於前所未有的投資,波音公司在快速生產F-47方面也處於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