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莓日報
當您點開《藍莓日報》,一場資訊的盛宴徐徐展開。這裏不僅是新聞的集散地,更是思想的交匯點——我們以嚴謹的筆觸雕琢真相,用開闊的視野解讀時代,只為讓您「立足當下,遠見未來」。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胡佛研究所研究員、資深國家安全政策顧問邁克·庫肯(Mike Kuiken)的文章,其聲稱美國對中國「基礎型芯片」(foundational chips)依賴加深,將引發國家安全風險,而這一危機正被人工智能(AI)霸主之爭掩蓋,呼籲美國政府採取「果斷行動」。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今(4日)登場,高市早苗在第一輪投票拿下最高票,小泉進次郎獲第二高票,由於兩人票數皆未過半,進入第二輪投票對決;在第二輪投票,高市早苗擊敗對手小泉進次郎,當選自民黨第29任總裁。
當地時間10月3日,數十萬名意大利民眾響應工會號召,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發起總罷工與示威活動,聲援遭以色列軍隊逮捕的加沙援助船隊成員,抗議總理梅洛尼政府的相關立場。此次罷工導致意大利鐵路、機場、港口等交通系統陷入混亂,部分城市還爆發小規模沖突,梅洛尼政府面臨的輿論壓力進一步升級。
中國全球防禦系統研發團隊於今年9月2日在中國《現代雷達》期刊發表論文透露,中國在數據處理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已部署一套全球防禦系統原型。參與該專案的科學家透露,「分散式預警偵測大數據平台」在數據管理上實現重大進展,雖仍處於早期開發階段,但已能同時監控自世界任何地點發射、針對中國的上千枚導彈。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訪問英國前,白宮向艾森豪威爾總統圖書館索要一把佩劍,打算將其作為禮物贈給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圖書館方面以正當理由拒絕,館長因此得罪白宮而被迫辭職。
美軍將官奉召聚會之後,第三位上將「劈炮」不幹!據美軍官方賬號3日宣佈,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布萊恩·芬頓於當地時間2日下午宣佈辭職。他是繼美國空軍上將托馬斯·比西爾之後又一個在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召集全軍將領開會後辭職的高級將領。
據數據公司Altrata最新發佈《2025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報告》顯示,香港超高淨值人士、即淨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約2.3億港元)的人數,上半年增長22.9%至約17,215人,增幅是十大財富市場中最大。以香港最新人口約752.4萬計算,相當於每442位港人中就有一位是超級富豪。香港股市暢旺,帶挈不少人身家暴漲!
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今天指責串流平台Netflix提倡他所稱的「跨性別宣傳」,呼籲他在社群媒體上的2億2700萬名追隨者取消訂閱。馬斯克在他最新一場文化戰爭運動中,加入由保守派社群帳號Libs of TikTok發起的抵制行動。
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AFGSC)司令比西爾(Thomas A. Bussiere),本週因「個人與家庭因素」宣布退休。他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與妻子芭布(Barb)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此項艱難決定。據悉,這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多位高階軍官相繼下台的最新案例。
美國總統特朗普面對中美關稅博弈,以及內外交困的局面,再次把台灣問題「擺上桌面」,其政治盟友、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David Perdue)1日在財經頻道CNBC表示,特朗普曾清楚表示,「美國不會改變一中政策,遵循台灣關係法、中美建交三公報及六項保證,美方不希望脅迫,希望和平解決」。
據央視報導,中國最新的 J-35 航母型戰鬥機正逐漸成為全球最先進的隱形飛機之一,其雷達反射截面被認為小於一隻人手掌,突顯了中國在提升其航母艦隊的下一代隱形戰鬥機方面的努力,是中國在海軍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特別是在航母上部署新型戰機的決心。
根據《衛報》報導,英國工黨政府計劃斥資10億英鎊,採購12架F-35A戰鬥機,此舉已遭兩位國際法專家指控,將使英國嚴重違反其在《核不擴散條約》(NPT)下的法律義務。這份由英國反核組織「核裁軍運動」(CND)委託的法律意見書指出,政府採購F-35A戰機的唯一目的,就是看中其能同時掛載傳統與核子武器的能力,藉此讓英國皇家空軍(RAF)自1998年以來,首度重新恢復核打擊的角色。
據「觀察者網」報道,韓國對中國團體遊客的臨時性入境免簽政策已於本週生效,旨在改善中韓關係並振興韓國旅遊業。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李在明2日指示政府部門採取措施,打擊反華集會。李在明強調,絕不能允許「缺乏文化素養、低劣且有損國格的行為」。
台灣苗栗市今(2)日發生一起隨機殺人事件,一名40多歲邱姓男子毒蟲(吸毒慣犯)在超商(便利店)不明原因持刀攻擊3人,包括2名女童。丁姓女童左胸刺傷伴有血胸,另一名女童胸部刀傷及右手肘撕裂傷,林姓男子右上腹及背部受刺傷,3人均緊急送醫搶救。
據英國《衛報》10月1日報道,中國台灣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石腦油買家,自2022年2月以來進口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石腦油。俄烏衝突爆發後,台灣當局立即蹭起了熱點,跟風制裁俄羅斯。但相關研究卻發現,台灣地區反而從俄羅斯購買了更多石油產品。
美國軍事新聞網站《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USNI News)9月29日報導,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公佈的照片證實,可攜帶154枚長程「戰斧」巡弋飛彈的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核動力潛艦「俄亥俄號」(USS Ohio,SSGN-726)上週巡弋太平洋期間,於23日抵達菲律賓蘇比克灣,並與潛艦支援艦法蘭克凱博號(USS Frank Cable,AS-40)一同停靠位於該處的前美國海軍基地。這是在中國「福建號」航空母艦首次成功完成艦載機彈射起飛和攔阻降落測試後,美國海軍刻意公佈這項消息,展現軍力意圖十分明顯。
全球首艘9300CEU(標準車位)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CM HONG KONG)輪」首航28日在香港舉行,該艘由招商輪船訂造的輪船總長219.9米、型寬37.7米,在設計上採用領先、突破的前沿技術,可使用綠色甲醇作為船舶燃料,較傳統燃料船舶減少逾70%碳排放量,每年可分別運送近6萬輛及20萬輛車至歐洲及東南亞。
9月22日,中國大陸官煤首度公開殲-15T、殲-35與空警-600三型艦載戰機在福建艦航母彈射起飛與攔索降落的影片,引起各方關注。如果說93閱兵直播是給美國特朗普總統等外行人看熱鬧的典禮現場,這段8分多鐘的影片就是給美國「戰爭部」與印太司令部專家們仔細檢視的紀錄片。畫面直擊細節,包括升降機的起降、放飛小組的手勢、空警-600折疊機翼的展開、可推測數量的戰機編號特寫、可推測攔截索效率的降落時海上遠景,甚至還有不同角度的重播。想讓觀眾看清楚的程度,已經到了「貼心」等級。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在演說中把韓國與日本並列,稱「日本5500億美元,韓國3500億美元,都是現金到位」,企圖凸顯關稅帶來的資金流入。此說法引發日韓兩國強烈反彈,韓方官員直言雙邊貿易協議正陷入僵局,最大爭點在於資金的控管權,韓方無法以現金支付3500億投資金額。可能成為日本新首相的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候選人之一高市早苗28日在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上表示:「如果在協議執行過程中發現任何不符合日本利益的不公平行為,我們必須堅持立場。這包括潛在的重新談判。」
據德國《焦點》周刊刊載了德國財經專家和暢銷書作家Matthias Weik的文章。這位專家認為,中國電商Temu會給德國經濟模式帶來致命一擊。雖然德國消費者保護組織以及歐盟都在設法阻擋Temu,但財經專家Weik認為,Temu 不僅僅意味着廉價的網購樂趣,它還揭露了歐洲雙重標準的弱點,並加速了歐洲自身經濟模式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