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造船業」
《日經新聞》報道,面對 IMO 2050 航運淨零排放目標,中國已轉向氫、氨等下一代燃料船舶研發,綠色船舶訂單占全球近七成。日本業界焦慮落後,成立 GSC 聯合攻關,三島慎次郎呼籲以「日本團隊」理念對抗中韓競爭。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10 月 14 日起雙方向對方船舶收港口費。中方還制裁韓華海洋美國子公司,回應美對中造船業 301 調查,美擬 11 月對華加徵 100% 關稅。
美國對中國海事等領域採取限制措施,中國將於 10 月 14 日起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以維護公平競爭環境,這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行為的「正當防衛」。
2025年10月14日,美國對中國建造、擁有或營運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政策正式生效。這項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包裝為「矯正中國不合理貿易行為」的措施,本質上是其面對中國造船業全球主導地位時,試圖以行政手段轉嫁國內產業困境、阻撓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霸權把戲。然而,從美國軍艦頻現的建造延誤、造船業的持續萎縮,到中國造船產能的230倍優勢與海軍裝備的「下餃子」式迭代,這場以遏制為目的的政策,最終只會暴露美國自身產業體系的頹勢與戰略判斷的失誤。
綜合外媒報道,南韓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早前宣布投資50億美元,擴建賓州費城造船廠(Hanwha Philly Shipyard),幫助美國造船業復興。這亦是南韓為討好美國,承諾向美國造船業投資1,500億美元的一部分,以呼應美韓貿易協議中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倡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高度讚揚,稱讚韓華的投資「是美國製造業復興的重大勝利,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重振我們的造船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