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航運綠色轉型:中國船舶供應鏈成型 日本造船業陷「落後焦慮」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日經新聞》在 11 月 24 日的報道,中國造船正成為全球船東邁向綠色發展的重要夥伴,這也引發了日本同行落於人後的焦慮。報道指出,日本航運業人士呼籲日本業界加強團結協作攻關新技術,聚焦氫、氨等下一代燃料動力船舶的研發,以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2050 年的航運業淨零排放目標,以及中國在綠色船舶領域的競爭壓力。

日本造船及航運企業已聯合成立「綠色船舶規劃設計中心(GSC)」,瞄準新一代綠色動力船舶研發工作。GSC 代表理事、日本造船聯合公司(JMU)前社長三島慎次郎表示,日本必須布局下一代燃料動力船舶研發。

今年 10 月,一場原定要通過全球航運業淨零排放框架的特別會議,遭遇戲劇性轉折。在美國、沙特阿拉伯等國的強烈反對下,IMO 會議決定將淨零框架表決推遲一年。這一「延期」不僅是程序性的延期,更是全球航運減排進程的延期。

不過三島指出:「脫碳浪潮勢不可擋,貨主與航運公司均在重點推進相關工作。」言外之意,日本造船企業需做好充分準備。三島坦言,「中國已轉變航向」,瞄準下一代燃料動力船舶的研發。他補充道,中國正積極推進相關研發項目並構建供應鏈,為 IMO 相關舉措落地做好準備,而日本在這些方面的進展已落後。

三島說:「在從煤炭向石油轉型的過程中,英國造船企業因資本投入和技術研發不足,喪失了主導地位並陷入衰退。」鑒於當前航運業正從燃油向替代燃料轉型,三島呼籲日本造船企業通過協作推進技術研發。

「若沒有『日本團隊』的理念,我們無法在替代燃料船舶的國際競爭中勝出。」他說。

近年來,受中韓競爭對手成本優勢衝擊,日本多家大型造船企業被迫退出市場,行業規模持續萎縮。三島表示:「儘管日本造船業規模達 2 萬億日元(約合 905.36 億元人民幣),但在國防和經濟安全層面,造船企業的價值與其他制造業企業截然不同。」

日本自然資源匱乏,石油、煤炭、液化天然氣(LNG)、鐵礦石及糧食等關鍵物資高度依賴進口。基於這一現狀,三島強調:「我們必須建造本國的船舶來運輸這些資源,否則只能被動接受其他國家提出的船舶價格和交付周期。」三島指出,作為經濟安全政策的一部分,日本應在本土制造 LNG 運輸船、超大型油輪(VLCC)、用於運輸煤炭等大宗散貨的散貨船,以及鐵礦石和糧食運輸船。為提升本國造船能力,他著重強調了研發的重要性,稱行業競爭力取決於造船流程的上遊環節。

針對中、俄、美參與北極地區資源開發的動向,三島說:「即便美國有意制造北極科考船和北極資源勘探船,其造船產業也不具備相應實力。」他認為,為獲取國際話語權及資源開采權,日本也需參與北極開發進程。

9月22日,全球首艘9300CEU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輪首航天津港,並於當日實現全國首次滾裝船綠色甲醇加注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全球海事工業正處在綠色轉型的十字路口,中國船企憑借高度的市場敏感性和快速響應能力,在綠色動力船舶領域迅速崛起,加速推動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我國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綠色船舶訂單,並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滬東中華造船廠今年接到的綠色船舶訂單占比超過 80%,是近五年最高水平。船型覆蓋集裝箱船、LNG 運輸船等主力船型,燃料也從液化天然氣拓展到了甲醇、液氫等,高端化、綠色化已經成為中國造船的新名片。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介紹,2024 年底,在全球成交的綠色動力船舶(含替代燃料預留)中,中國船廠新接訂單國際市場份額占比高達 78.5%,2025 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依然維持在三分之二以上的水平。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船企緊跟市場需求的敏銳意識。他指出,在綠色船舶方面,中國船企的快速反應,在短時間內形成綠色船舶訂單份額領先優勢。中國船企的綠色轉型是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應對,這也是對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深刻理解。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