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美國造船業的海軍計劃一直滿負荷運轉,這種狀態可能將持續到2050年代。而且美國海軍不得不受限於美國造船業的能力,規劃海軍艦隊的發展,並不斷調整艦隊結構以適應未來的戰略需求。一些突發的艦船損失,如2021年10月美國海軍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中國海發生碰撞事故,由於船廠計劃已經排滿,得不到及時修復,已經對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部署產生影響。
美國造船能力的巨大缺口還導致海軍艦艇交付嚴重延誤、造船成本增加等多種不利因素。另外,老舊船隻的退役,也加重了美國海軍的造船壓力。美國海軍希望在2032財年實現300艘艦艇的目標,並在2042財年達到381艦艇以上的艦隊規模。為此,美國海軍的造船計劃已經排到了2054年。
南韓一直想以美韓造船業合作,更準確說是幫助美國重振造船業,換取美國對南韓的優惠關稅待遇。南韓自稱能夠利用造船業優勢與美國海軍的需求產生互補關係,不僅解決美國海軍建設的燃眉之急,而且有助於南韓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深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美國海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重建其建造、維護和修理船隻的能力。數據顯示,在世界船舶的建造量中,美國所占的比例僅有0.13%(2023年)。報告表示,鑒於目前美國造船廠的產能,海軍的維護工作預計落後20年。由於無法維護、檢修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可用的船舶陸續面臨退役問題。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核子潛艇必須等待維修才能返回海上。另外,美國能夠在戰爭中服役的商船太少,過度依賴外國海運來滿足軍事行動需求和支援戰時經濟。
自2003年以來,南韓便取代日本,成為世界造船業的霸主,在訂單量、建造量、訂單餘量(剩餘建造量)方面都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從2020年開始南韓全球造船訂單量被中國趕超。雖然從造船業訂單數量上南韓落後於中國,但超大型貨櫃船和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訂單仍然由南韓壟斷。去年11月12日,韓華集團子公司韓華海洋對外表示,該公司承攬了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所屬加油艦「USNS YUKON」艦的維護、維修、整備(MRO)訂單。韓華海洋更取得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軍需支援中心新加坡事務所訂購的2個MRO訂單。該公司還承攬了美國海軍軍需支援艦「Wally Schirra」的MRO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