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企斥資50億擴建費城造船廠助美造船業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綜合外媒報道,南韓韓華集團(Hanwha Group)早前宣布投資50億美元,擴建賓州費城造船廠(Hanwha Philly Shipyard),幫助美國造船業復興。這亦是南韓為討好美國,承諾向美國造船業投資1,500億美元的一部分,以呼應美韓貿易協議中的「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MASGA)倡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此高度讚揚,稱讚韓華的投資「是美國製造業復興的重大勝利,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重振我們的造船實力」。

韓華集團於2024年末以一億美元收購費城造船廠,計劃新增兩個船塢和三個碼頭,將年產量從不到兩艘提升至最多20艘,涵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海軍模塊及未來可能的海軍艦艇。美東時間8月26日下午,賓州費城的韓華費城造船廠舉行「緬因號」訓練艦的命名儀式,在美訪問的南韓總統李在明出席了有關儀式。

當地時間8月26日,在美國菲拉德爾斐亞的韓華費城造船廠,南韓總統李在明(左五)出席美國國家安全多任務船(NSMV)「緬因州」號的命名儀式。 (韓聯社)

特朗普於8月26日在白宮會見李在明時表示:「我們將重新進入造船行業,韓華的投資證明了我的政策正在吸引全球資本,讓美國工人受益。」他強調,這與通過關稅和激勵措施振興國內造船業的政策一致。

目前,韓華船運已訂購10艘中型油氣化學品運輸船,首批預計2029年初交付,並計劃建造第二艘LNG運輸船,支持美國瓊斯法案船隊更新。這是美國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商業船舶訂單。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這不僅關乎船隻,而是關乎恢復美國的工業夢想,對抗中國的海上霸權。」

美國造船業市場份額僅占全球0.04%,遠落後於中韓的83%。韓華集團的現代化改造引入自動化技術,預計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李在明表示,此合作將推動美韓造船業雙贏。特朗普重申,其政府將繼續通過政策支持國內造船,稱「美國將再次成為海洋強國」。

韓華費城造船廠全景。(韓華集團)

多年來,美國造船業的海軍計劃一直滿負荷運轉,這種狀態可能將持續到2050年代。而且美國海軍不得不受限於美國造船業的能力,規劃海軍艦隊的發展,並不斷調整艦隊結構以適應未來的戰略需求。一些突發的艦船損失,如2021年10月美國海軍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艦「康乃狄克號」在南中國海發生碰撞事故,由於船廠計劃已經排滿,得不到及時修復,已經對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的部署產生影響。

美國造船能力的巨大缺口還導致海軍艦艇交付嚴重延誤、造船成本增加等多種不利因素。另外,老舊船隻的退役,也加重了美國海軍的造船壓力。美國海軍希望在2032財年實現300艘艦艇的目標,並在2042財年達到381艦艇以上的艦隊規模。為此,美國海軍的造船計劃已經排到了2054年。

南韓一直想以美韓造船業合作,更準確說是幫助美國重振造船業,換取美國對南韓的優惠關稅待遇。南韓自稱能夠利用造船業優勢與美國海軍的需求產生互補關係,不僅解決美國海軍建設的燃眉之急,而且有助於南韓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深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

美國海軍研究所的報告指出,美國海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重建其建造、維護和修理船隻的能力。數據顯示,在世界船舶的建造量中,美國所占的比例僅有0.13%(2023年)。報告表示,鑒於目前美國造船廠的產能,海軍的維護工作預計落後20年。由於無法維護、檢修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可用的船舶陸續面臨退役問題。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核子潛艇必須等待維修才能返回海上。另外,美國能夠在戰爭中服役的商船太少,過度依賴外國海運來滿足軍事行動需求和支援戰時經濟。

自2003年以來,南韓便取代日本,成為世界造船業的霸主,在訂單量、建造量、訂單餘量(剩餘建造量)方面都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從2020年開始南韓全球造船訂單量被中國趕超。雖然從造船業訂單數量上南韓落後於中國,但超大型貨櫃船和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舶訂單仍然由南韓壟斷。去年11月12日,韓華集團子公司韓華海洋對外表示,該公司承攬了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所屬加油艦「USNS YUKON」艦的維護、維修、整備(MRO)訂單。韓華海洋更取得了美國海軍第7艦隊軍需支援中心新加坡事務所訂購的2個MRO訂單。該公司還承攬了美國海軍軍需支援艦「Wally Schirra」的MRO項目。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