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幻境:以維港「聲光穹頂」重塑香港低空經濟與文化話語權

avatar

陳承宇

專欄作家/評論員
作者:

陳承宇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香港維港的夜色是世界級名片,但全球文旅競爭已進入沉浸式體驗新時代。例如新加坡的濱海灣光幕劇場、杜拜的無人機穹頂秀,正重新定義城市文化地標。面對這場科技與藝術的賽跑,筆者倡議特區政府主導啟動「維港聲光穹頂」計劃,在西九文化區至維港上空整合各大樓的激光系統、地面立體聲場與可供萬架無人機群的位置,打造低空聲光融合體驗平台。這不僅是文旅升級,更是以政府投資撬動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戰略支點,讓香港從追隨者蛻變為規則制定者。  

現有維港激光裝置通常僅作為孤立景觀,尚可進一步釋放其潛能。技術突破在於三大融合:首先將激光可以動態編程系統,使其聯動成為與無人機群實時互動的數位畫筆;其次沿星光大道鋪設定向聲柱陣列或按活動在海上在船隻安裝定向聲柱陣列,運用超指向性聲場技術,讓遊客在特定區域感受「空中交響樂團」的三維音效而不需耳機;最後以分批次輪換模式調度萬架無人機,形成大型戶外視聽的觸感體驗。配合最先進的「風擾補償算法」能解決高空聲畫毫秒級延遲問題,本港亦正推進的5G專網建設使項目可成為智慧城市基建的標桿應用。  

文化敘事層面,香港需超越零散的文化符號拼貼。當西方遊客仰望星空劇場中浮動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內地遊客觀賞無人機拼砌的《富春山居圖》動態長卷,維港才能真正成為文明對話的「第三空間」。例如東方脈絡融合非遺精粹(如以南音說唱配武俠光影)與前沿科技藝術(大灣區創新走廊可視化),西方脈絡則聯乘倫敦西區團隊改編經典音樂劇。每年推出新的敘事IP,又可通過市民票選決定壓軸曲目, 例如讓《獅子山下》旋律在激光聲場中涅槃重生,使文化認同轉化為可感知的集體記憶。  

此計劃需創新政策框架支撐, 按需要立法層面修訂《民航條例》及設立西九低空文化專屬空域,同步簡化夜間環保審批流程如環保噪音管控等;民營資金機制則可結合「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注資與企業贊助,吸引跨國品牌共建;產業培育則科學園可與各大學成立相關合作實驗室,孵化更多本土XR內容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項目增加消費增量流入中小企(旅遊、餐飲、零售),更將催生世界級低空科技示範方案。 

立法窗口可在本屆會期修訂低空管理條例,技術窗口因大灣區無人機供應鏈成熟度已達萬架量產要求,文化窗口恰逢2027年香港回歸三十週年全球矚目。筆者建議把握契機先行先試,將維港升維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離岸樞紐。當萬架無人機托起融合二胡與電子混音的《東方之珠》,我們向世界證明:香港仍是那個永不停歇的創新引擎,以中國式科技美學定義未來城市文明。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特朗普撞到鐵板 積極尋求下台階
avatar
冼國林
生活隨筆 - 寵愛有加
avatar
周美華
美國外延式戰略在全球多極秩序下的權力重構與文明衝突
avatar
陳承宇
香港補地價機制的政策矛盾
avatar
陳承宇
國泰禁機組人員攜帶充電寶 安全與效率需求宜平衡
avatar
于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