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擋路特攻隊」月入過萬港元企定定就有糧出?網民:我都想做!

avatar

藍莓卷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卷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扶手電梯上「左行右企」嘅習慣,多年嚟被視為文明標誌,但背後隱藏嘅安全風險同設備磨損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自 2023 年起,日本名古屋喺 19 個主要車站部署 「擋路特攻隊」,竟然出奇制勝,成為全球矚目嘅焦點。

隊員身背可愛卡通手掌提示牌,企喺扶手電梯右側,以「物理阻擋」方式阻止行人喺電梯上行走。呢個看似「搞作」嘅措施,最初引來不少質疑,甚至被網民嘲笑係「搞笑嘢」。

但事實證明,呢個方法極之有效!根據名古屋市政府數據,實施前約 80% 嘅乘客會喺電梯上快步通行,而家呢個比例大幅降至 10% 以下。以運送 450 人為例,時間足足節省咗 1 分鐘以上,效率提升顯著。

呢支「 擋路特攻隊 」嘅工作模式相當吸引:每月出勤 4 至 5 日,每日工作 6 小時,隊長日薪 1.6 萬日元(約港幣 860 元),隊員日薪 6,500 日元(約港幣 350 元)。工作內容簡單,只需要企定定阻擋行人,無需喊口號或派傳單,名副其實「企喺度就有錢收」。

呢個「夢幻工作」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網民熱議,紛紛表示「想申請」,甚至有人戲稱「東京快抄呢個功課」。名古屋市政府表示,未來會考慮擴大計劃,並研究將「阻擋模式」應用到其他繁忙路段。

扶手電梯(來源:網絡)

全球扶手電梯風波:安全與效率嘅博弈

名古屋嘅成功案例,反映出全球城市喺扶手電梯管理上嘅共同難題。「左行右企」雖然方便趕時間嘅人,但長期單側負載會導致電梯部件嚴重磨損,增加維修成本同安全隱患。

日本埼玉縣早於 2021 年頒布法令禁止行人喺扶手電梯上行走,但成效不彰。根據築波大學研究,法令實施 3 個月後行走人數僅下降 20%,一年後更幾乎回復原狀。相比之下,名古屋嘅「 擋路特攻隊 」透過直接干預,成功將守法率提升至 93.3%,證明「柔性執法」有時比硬性規定更有效。

香港近年亦面對類似問題。港鐵數據顯示,2024 年首 9 個月發生 430 宗扶手電梯意外,其中 6 成涉及行人喺電梯上行走或失去平衡。為改善情況,港鐵推出「扶手電梯安全運動」,安排身穿紅色背心嘅安全大使於繁忙車站提醒乘客「握扶手,企定定」,並安裝障礙物識別系統,即時偵測異物保障安全。

新加坡地鐵扶手電梯喺高峰時段會自動加速至每秒 0.75 米,比一般電梯快 50%,以提升效率。近年當地已逐步取消「左行右企」習慣,改為鼓勵乘客並排站立,同時強調「緊握扶手」嘅重要性。

科學驗證:「左行右企」原來係「偽文明」

「左行右企」嘅習慣源於 1944 年英國倫敦地鐵,但近年科學研究發現,呢種做法存在多重弊端。

自動扶梯嘅梯級高度(一般 21-24 厘米)遠高於普通樓梯(13-18 厘米),加上運行速度較快,行人喺上面行走極易絆倒,一旦發生意外,隨時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多人受傷。日本消防廳數據顯示,2014 年東京地區有 1,443 人因扶手電梯事故送醫。

長期單側負載會令電梯右側滾輪、鏈條等部件磨損速度加快。南京地鐵檢修發現,95% 電梯右側梯級鏈比左側嚴重磨損;北京西直門某電梯更出現左右鏈條長度相差 6 毫米嘅情況。呢種不平衡負載不但增加維修成本,更可能縮短電梯壽命。

根據英國顧問公司調查,停止「左行右企」後,乘客通過電梯嘅平均時間下降 43%(約 79 秒),而雙側站立嘅通行量更比單側提升 27%。呢個結果打破「左行右企提升效率」嘅迷思,證明雙側站立反而更有效。 

專家建言:從「被動提醒」到「主動設計」

面對根深蒂固嘅習慣,各地政府同專家提出多項創新方案。

大阪地鐵喺扶手電梯加裝綠色 LED 指示燈,引導乘客雙側站立;名古屋更透過「擋路小隊」直接干預,由專人站喺扶梯左側阻止行人行走,成功將守法率提升至 93.3%。香港亦透過調低事故多發車站嘅電梯速度,減少意外風險。

日本將「電梯雙側站立」納入小學教材,並透過學校講座推廣;東日本鐵路公司試點全息投影取代真人勸導,透過虛擬影像提醒乘客安全乘梯。港鐵則透過障礙物識別系統同廣播,持續提醒乘客「握扶手,企定定」。呢種「軟硬兼施」嘅策略,有望逐步改變公眾行為。

香港借鏡:平衡安全與效率嘅未來路向

名古屋「擋路小隊」嘅成功,證明「物理干預」策略可以有效改變長期習慣,也為香港提供寶貴借鑑。港鐵現時嘅安全大使同科技措施已見成效,但專家建議可進一步優化:

  • 增加阻擋措施:參考名古屋嘅「 擋路特攻隊 」,於繁忙車站安排人員引導雙側站立。
  • 調整電梯設計:研究透過綠色LED指示燈或物理標記,引導乘客雙側站立。
  • 強化公眾教育:透過媒體、社交平台同車站廣播,廣泛宣傳「企定定」嘅好處,並研究將安全乘梯知識納入學校教育。

面對扶手電梯嘅安全與效率問題,各地城市需要跳出傳統思維,結合科技、教育同創意措施,尋求平衡方案。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實可借鑑外地經驗,打造更安全、高效嘅公共空間。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