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筆者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見證了第十五屆全運會的開幕。這場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辦的盛會,以「水」為媒,以「夢」為帆,在嶺南大地拉開序幕。
科技禮樂,灣區新聲
開幕式是科技與文體藝融合的典範。最令人震撼的,莫過於深圳企業的人形機器人敲響千年青銅句鑃,奏響《彩雲追月》。這不僅是國家級運動會首次由機器人擔任開幕嘉賓,更是全球首次人形機器人奏響青銅禮樂。這精準的毫米級控制與毫秒級同步,生動展現了大灣區作為創新高地的硬核實力。
三地同心,制度優勢
筆者長期關注大灣區發展,看著粵港澳三地代表團攜手入場,我更是感慨萬千。作為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親眼見證了我們從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到規則標準機制的「軟聯通」,再到如今人心相通的「心聯通」的全過程。開幕式上,三地代表團攜手入場,服裝細節處處彰顯「一家親」。三地運動員共同點燃的火炬,更是粵港澳同心同向的象征。
這種高效協同,正是「一國兩制」獨特優勢的生動體現。此次賽事實現的「無感通關」與多層級的溝通機制,都是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最佳注腳。
從試驗田到發動機
在筆者看來,這場開幕式就是大灣區發展模式的縮影:廣東的堅實制造業底盤,港澳的國際化視野與科研引擎,再加上「一國兩制」的頂層加速器。
大灣區早已不是單純的「試驗田」,而是驅動國家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當科技、體育、文化與創新在此交匯,全運會書寫了一個關於協同與未來的嶄新篇章。盛會終將落幕,但大灣區的創新故事,才剛剛翻開序章。
作者簡介: 莊守堃, 中國僑聯委員、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廣東省政協委員、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廣東省僑聯常委、廣東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