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好以為 300 斤重的野豬一定兇猛 —— 廣東江門觀音寺的「豬五妹」,就憑住溫柔性格成了當地無人不識的網紅。初次見到這隻「大隻佬」,或會被其粗獷外形嚇倒,但負責照顧它的義工梁女士總會笑住解畫:「唔使驚,佢性格好得很,最鍾意食蘋果,見到好嘢食對眼會瞇成月牙,仲識同人點頭添!江門人基本都識佢。」
這段人豬緣份始於 2018 年。當時約一歲的「豬五妹」在圭峰山一帶活動,遭捕獸夾夾傷後腳,傷勢嚴重。「有人話佢自己拖住個夾,一拐一拐走到寺附近;亦有人指係村民發現後送過來。」梁女士憶述,這場意外徹底改變其命運 —— 寺方花了一個多月救治,雖保住性命,卻令它永遠失去一隻後腳趾,走路從此一瘸一拐。
原本以為傷癒放生後,它會重返山林,豈料「豬五妹」屢次去而復返,最終選擇在觀音寺後山安家,一住便是八年。梁女士透露,「豬五妹」的名字由救助人所起,寓意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背後藏著對它的祝福。
外表粗獷的它,內心卻出奇溫柔。「佢好馴,從未主動攻擊人,住咗七八年,冇傷過任何一位遊客。」梁女士強調。當然,溫柔不代表冇性格 ——「飯餸不合胃口,就會用鼻哥拱翻飯盆,可愛到爆。」
漸漸地,人們還發現了它的聰明。蘋果是「豬五妹」的「心頭好」,為咗這口最愛,它甚至學懂獨特溝通方式:只要遊客舉起蘋果,講句「新年好」或「恭喜發財」,它就會點頭回應,憨態引得人們紛紛拍照。在梁女士發布的影片評論區,網友留言不絕:「第一次見咁溫柔的豬」「果然是個小吃貨」「養得好好,一般野豬毛冇咁亮」。
梁女士指,「豬五妹」以前成日入山,後山有自己的窩,「若有遊客專程來睇佢,我哋朝後山喊佢個名,聽到就會跑落嚟。」但隨住年紀增長,它已甚少上山,多數時間在後山平台靜靜休息。近排,它還結識了一位特別朋友 —— 一隻不知被誰放生的小雞,兩隻經常一齊散步。
為何這隻「大隻佬」如此「通人性」?四川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與生物技術學院負責人唐利軍看過資料後分析,「從外觀判斷,「豬五妹」很大機會是野豬與家豬的雜交個體。」他解釋,其「通人性」行為,核心源於長期與人近距離互動,並從中獲得穩定照料與正向反饋。
一位資深野生動物保護業內人士亦補充:「動物持續受到人類友善對待,會慢慢降低戒心,甚至形成條件反射式的親近行為。野豬本身有一定認知能力,會識得「人類」是安全且有資源的對象。」他還指出,野生野豬壽命通常 10 至 14 年,快九歲的「豬五妹」已步入老年,身體機能漸衰退,「它的溫順唔單止是性格,更多是受傷被救、長期與人同住的特殊經歷所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