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僑聯委員、廣東省政协委員、香港陽江青年總會主席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筆者有幸見證第二屆會董會就職典禮與「香港青年大灣區創智未來論壇」的圓滿舉行。這場匯聚近 200 位政商學界翹楚的盛會,不僅標誌著新一屆團隊的啟航,更為香港青年參與國家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一、政策紅利與產業機遇的雙輪驅動
香港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在視頻致辭中強調,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與陽江在經貿、旅遊等領域的互補性,為兩地青年創造了無限可能。值得關注的是,政府推出的「新型工業化加速計劃」,通過資金資助、國際標準對接等政策,為企業出海鋪平道路潍坊市人民政府。筆者認為,香港應發揮研發與國際化優勢,協助陽江企業在生命健康、先進製造等領域突破技術瓶頸,例如利用香港生物醫藥檢測認證服務,加速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二、標準建設:引領未來產業的「制高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標準制定權決定產業話語權。筆者在論壇演講中指出,灣區標準建設已進入關鍵期 —— 截至 2025 年,三地已共同制定 262 項「灣區標準」,覆蓋交通、醫療、文化等 11 個領域。以低空經濟為例,廣東低空經濟企業數量佔全國 30% 以上,深圳、廣州更是全球無人機產業核心地帶。香港可聯合陽江企業參與灣區標準研發,例如制定無人機物流安全規範,既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又強化灣區產業協同。
三、全運會協辦:體育 + 文旅的產業升級契機
2025 年全運會作為首個由粵港澳聯合舉辦的全國性賽事,為香港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文體旅委員會主任黎芷淇分析,香港可通過完善體育設施、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實現「體育 + 文旅 + 科技」的深度融合。例如,啟德體育園作為全運會核心場館,不僅承辦多項賽事,更可借勢舉辦國際級展會,吸引全球目光。此外,灣區標準中的《民間龍舟競賽組織管理規範》,已實現傳統賽事與全運會規則對接,為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提供了範例。
四、青年平台建設:從聯人到聯心的戰略布局
新一屆會董會以「聯人、聯誼、聯心」為目標,啟動「香港青年總會活動及培訓中心」,旨在為青年提供多元發展支持。值得一提的是,「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新銳企業 Top30 評選」的啟動,將挖掘創新企業,助力產業生態構建。筆者相信,通過政府政策扶持、企業創新實踐、青年積極參與,香港必能在灣區建設中發揮「超級聯絡人」作用,譜寫「一國兩制」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