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長臂管轄的霸權遇上對手

avatar

陳鳳翔

金融界
作者:

陳鳳翔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近期,中美經貿領域的「長臂管轄」博弈備受關注。美國推出多項政策施壓,中國隨即反制,並被指同樣使用「長臂管轄」。美國霸權正遇上前所未見的形勢,現作深入淺出的分析。

一、中美正邪對決

十月前後,美國針對性宣布一系列政策,包括①將中企納入「實體清單」,②由商務部(BIS)把制裁範圍擴展至持股 50% 以上的子公司,③加徵船舶的港口費,④凍結山東企業在美業務資產,⑤擬對途經俄羅斯的航班徵費,⑥隨後禁止向中國出售關鍵軟件,⑦還計劃再額外加徵 100% 關稅。當中①、②和④屬於「長臂管轄」,因為中國是主權國家,其企業卻因美國政策受到全球業務限制。

中國隨即反制,並被指同樣使用「長臂管轄」。具體措施包括 (i)「對船舶加徵歧視性港口費」覆蓋美國投資,導致他國企業的船舶因接受美國資金而受牽連;(ii)「制裁清單」直接指向為美國造船的韓資企業;(iii) 對稀土、鋰電池和人造鑽石這三類中國具壟斷優勢的產品實施出口限制,除影響美國本身外,更導致台資企業台積電、荷蘭企業 ASML(芯片光刻機製造商)因美國政策面對運作困境。 

二、何為長臂管轄?

美國以「與伊朗石油貿易」為由制裁山東金誠石化,但聯合國從未全面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美國不僅強迫別國遵守其單方面規則,更未提供任何合理證據,本質是「莫須有」式打壓。截至 2025 年,美國已將全球超過一千家企業或實體納入「實體清單」,其中中國企業及實體占比高達 70%,執行手段包括限制貿易、凍結在美金融資產等。

負責執行長臂管轄的四大核心部門及職能如下:1. 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是金融制裁核心,①通過 SDN 清單(特別指定國民清單)凍結目標在美資產;2. 針對伊朗的 ②1260H 清單同屬財政部 OFAC 管轄,專門針對與伊朗相關的個人和實體,禁止其使用美元結算體系;3. 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負責技術與貿易管制,通過③  EL 清單(實體清單)限制中企購買美國技術,④ UVL 清單(未經核查清單)和 ⑤ MEU 清單(軍事最終用戶清單)則限制軍民兩用技術出口,此次制裁中企持股 50% 以上子公司的措施,與 OFAC 在 2014 年推出的規定類似;4.司法部負責刑事起訴、全球逮捕涉案人員等司法打壓環節。

由此可見,長臂管轄覆蓋範圍廣,種類繁多,且執行方式愈來愈野蠻粗暴。從發展歷程看,美國長臂管轄經歷三個階段演變:1. 二戰後為「萌芽期」,1945 年「國際鞋業公司訴華盛頓州」案確立「最低聯繫原則」,該原則原本用於美國國內州際管轄,後被調整為「與美國有任何聯繫(如使用美元、通過美國企業)即可對外國主體行使管轄權」;1950 年成立的 OFAC,最初僅針對朝鮮戰爭實施臨時性資產凍結,加入的準則有 1977 年《海外反腐敗法》;2. 冷戰後(1991年)為「擴張期」,美國以反恐、人權、武器擴散、跨國犯罪等新理由為藉口,2001 年 9.11 事件後的《愛國者法案》強化信息監控,將 OFAC 職權擴展至全球,當時主要針對的國家包括朝鮮、古巴、蘇丹、伊朗和敘利亞;3. 金融海嘯(2008年)後進入「霸權期」,美國先向全球金融機構施壓,重罰匯豐、渣打等多間銀行,迫使各地金融機構服從美國政策要求,甚至脅迫 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切斷伊朗等國家的支付系統;近年美國轉向針對中國,特朗普政府在 2017 年制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將「泛國家安全」(類比「莫須有」)的範圍擴展至科技、產業領域,徹底暴露霸權本質。 

三、另類長臂管轄

此外,美國還有多種「間接」性管轄手段。最典型的案例是通過切斷核心組件供應,強迫荷蘭 ASML 公司停止向中國出口 EUV 光刻機,美國表面以「防止技術用於軍事領域」為藉口,實則為阻礙中國半導體產業突破技術瓶頸;另一例子是這次要求中國擁有或營運的船舶每淨噸多付 50 美元港口費,並揚言「間接性地」要求其他國家配合施加同樣對中國不同合費用。

至於美元本身的「美元霸權」,影響更為深遠。只要國際交易使用美元,無論交易地點是否在美國、交易雙方是否為美國主體,都會被美國以「屬地管轄」名義納入法律約束範圍。2017 年何志平醫生的個案便是典型例子,他在非洲開展的業務與美國無直接關聯,僅因交易中涉及美元流轉,就被美國逮捕起訴,並以美國法律標準進行指控。若按這種邏輯,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收取卡塔爾提供的私人飛機服務,是否也該被別國以自身標準指控貪污?

更不公的是,美國司法程序耗時漫長、律師費用高昂,多數企業或個人即便自身無罪,也可能因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金錢與時間消耗而被迫認罪,這便是「美國陷阱」的核心,以司法調查為借口,實現經濟掠奪或戰略打壓。2013 年法國商業巨頭「阿爾斯通」事件中,美國以「違反對伊朗制裁」為由逮捕集團副總裁,威脅處以天價罰款,最終迫使阿爾斯通向美國通用電氣低價出售核心電力業務;2018 年孟晚舟事件中,美國企圖以同樣邏輯打壓華為,但中國政府堅定支持,通過外交施壓、法律反制與輿論揭露,最終迫使美加兩國撤銷引渡請求。兩起案例對比,更凸顯「國家力量是抵禦美國陷阱關鍵」的現實。 

四、中國保護管轄

此次中國的反制措施中,對「美資持股≥25% 的船舶」加徵特別港務費,屬「對等回應」,前提是美國先違反國際規則;對稀土等產品實施出口管制,明確「軍事用途、14 納米以下芯片研發」相關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這類措施也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正當防衛。每項措施均基於中國合法權利,無任何「莫須有」成分。難道只有美國可以打壓中國,中國就無權自衛?現代社會竟仍存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霸凌行為。

這次反制的力度,打蛇正中七寸,美國已成跪地求饒之勢,驚動整個西方世界。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在 7 月 26 日表示,要團結起來協調應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短期措施,並推動稀土供應多元化。這類聲明不僅缺乏認知,更屬無端「對號入座」。若沒有對中國施以無理限制,何需擔心中國的反制?歐洲決策者的此類判斷,客觀上反映出其缺乏獨立性,在安全領域仍對美國有高度服從性。 

虛擬貨幣「去中心化、匿名性」 設計, 在美國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掌控力下難以成立。(圖:陳鳳翔)

文章完成時,又有一則新聞值得關注,美國長臂管轄已延伸至虛擬貨幣領域。美國司法部指控柬埔寨太子集團主席陳志利用集團作掩護經營十多個詐騙園區,雖然陳志仍在逃,美國仍可以沒收其涉案價值約 150 億美元的比特幣。此案中,不少分析指出美國在互聯網、伺服器、司法權等領域同樣擁有霸權,其以「交易涉及美元」與《愛國者法案》為依據,再加上美國政府長期大規模監控互聯網,「美國自己是世界公認的黑客帝國」(中國外交部),憑藉對全球網絡基礎設施的掌控,輕易打破虛擬貨幣「去中心化、匿名性」的宣稱,美國長臂管轄仍然在擴張中。 

最後,美國的長臂管轄主要可歸納為四種模式:一是通過不同部門出臺各類清單實施管轄;二是依托美元的全球使用,直接觸及美國法律管轄範圍;三是脅迫其他國家推行其政策;四是藉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如此次沒收虛擬貨幣)實現管治。而中國的反制證明,美國的長臂管轄霸權在更強大、更智慧且更具道理的中國面前已然失效,如今的美國,遇上今天的中國,早已沒有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因為中國根本不吃這一套。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特區強烈譴責美制裁中港官員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國債危機的根源:內政失能與關稅政策的雙重謬誤
avatar
陳承宇
全球加密貨幣戰略對比與風險管理體系
avatar
陳承宇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解讀,誰更高手!
avatar
陳鳳翔
跨國電詐「太子集團」利用台灣洗錢內幕曝光 洗錢公司位於台北大安區豪宅 與藝人周杰倫為鄰
應對美國新政 跨境電商的轉型契機
avatar
于承忠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
生活隨筆
avatar
周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