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宣布,自第四季度起對中國的鐵礦石貿易將採用人民幣定價結算。這一轉變,是中國在大宗商品定價權爭取過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突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也是中國第三大進口商品,2024年進口量超過12億噸。其中六成從澳洲進口,但長期以來卻因定價機制受制於人而處於被動局面。鐵礦石交割價格過去由「普氏指數」(Platts)主導(其操作是通過查詢參與者取得,經常高於真正貿易的商品價格),必和必拓等國際礦商憑藉其市場地位,以美元為單一計價貨幣,持續推高進口成本。2011年,鐵礦石價格曾飆升至每噸219.5美元,而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噸鋼利潤一度低於30元人民幣,「高價購礦、低利賣鋼」的局面困擾行業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