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定價權:鐵礦石繼原油助人民幣建話語權 (從「被動接受」到「規則改寫」的十年博弈)

avatar

陳鳳翔

金融界
作者:

陳鳳翔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2025年10月,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BHP)宣布,自第四季度起對中國的鐵礦石貿易將採用人民幣定價結算。這一轉變,是中國在大宗商品定價權爭取過程中一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突破。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進口國,也是中國第三大進口商品,2024年進口量超過12億噸。其中六成從澳洲進口,但長期以來卻因定價機制受制於人而處於被動局面。鐵礦石交割價格過去由「普氏指數」(Platts)主導(其操作是通過查詢參與者取得,經常高於真正貿易的商品價格),必和必拓等國際礦商憑藉其市場地位,以美元為單一計價貨幣,持續推高進口成本。2011年,鐵礦石價格曾飆升至每噸219.5美元,而同期中國鋼鐵企業噸鋼利潤一度低於30元人民幣,「高價購礦、低利賣鋼」的局面困擾行業多年。 

大宗商品定價權:鐵礦石繼原油助人民幣建話語權 (從「被動接受」到「規則改寫」的十年博弈)(圖:陳鳳翔)

十年磨刀,多維度布局弱變強

從被動接受到主動破局,中國用了十餘年時間,從三個層面逐步構建自身議價能力:

一是產業協同。成立於1990年的中國礦業聯合會,推動國內數百企業從過去「分散議價」轉向「統一談判」,減少內部競爭,增強對外議價能力。

二是金融配套。2013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大商所」)(DCE)推出鐵礦石期貨合約,以人民幣計價、實物交割為特色,逐漸成為全球鐵礦石價格的重要參考。其成交量持續遙遙領先紐約商品交易所(CME),過億張大連合同對百萬張紐約合同(即百倍差距),使中國市場的真實供需成為定價基礎,逐步削弱傳統上缺乏透明度的普氏指數影響力。仍由此可發現,擁有真實貿易做背景的中國另類金融市場,其認受性已不可忽視。

三是戰略佈局。「一帶一路」框架下,秘魯錢凱港的建設與「兩洋鐵路」的規劃,拓展了中國鐵礦石的進口渠道,降低對單一地區的依賴,並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同時,中國在非洲等地開拓新的鐵礦石來源,進一步豐富進口選擇。 

未來形勢,人民幣更強話語權

必和必拓的讓步,標誌著中國已從「必須購買」轉為「可以選擇」。人民幣定價不僅降低了匯率風險,也推動鐵礦石(原油之後全球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進一步納入人民幣計價體系。

隨著「中國製造2025」推動鋼鐵產業向高附加值轉型,中國鋼材出口量已位居全球首位。繼中東、俄羅斯在原油交易中接受人民幣之後,鐵礦石定價機制的轉變,進一步強化了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大商所」的鐵礦石期貨合約,也向國際市場展示出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的成熟與影響力。

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大職能,計價、儲藏與結算,正隨著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的演變,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或機構,並不代表本報立場!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香港至烏魯木齊新航線:深化大灣區融合與一帶一路協同發展的里程碑
avatar
陳杰
香港文旅新視野:擁抱中東市場的獨特魅力
avatar
陳杰
2025國泰航空羅馬航線復飛!香港國際航空樞紐重啟南歐戰略支點…
avatar
陳杰
「帶路先鋒」誓師大會舉老撾絲路之旅》 胡曉明、陳勇寄語青年探索東盟機遇
avatar
陳鳳翔
香港推動「一帶一路」清真市場戰略與國際認證樞紐建設研究報告
avatar
容海恩
大馬華裔青年 絲路拼搏思維
avatar
帶路先鋒
深化香港獨有優勢 發揮「出海」平台作用
avatar
畢諫
傳巴基斯坦邀請美國在阿拉伯海建礦物出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