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雙方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10 月 14 日起,中美雙方開始向對方船舶收取港口費,中國國家交通運輸部對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以回應美國同日起對中國籍船舶及中國製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 5 家美國相關子公司採取反制措施,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這是對美方對中國造船業等展開 301 調查的反制措施,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國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雙方採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10 月 14 日起,中美雙方開始向對方船舶收取港口費,中國國家交通運輸部對美國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以回應美國同日起對中國籍船舶及中國製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宣布對韓華海洋株式會社 5 家美國相關子公司採取反制措施,禁止中國境內的組織、個人與其進行有關交易、合作等活動。這是對美方對中國造船業等展開 301 調查的反制措施,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國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因應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宣布將從 11 月起,對華進口貨物加徵 100% 關稅,同時限制向中國出口「關鍵軟件」。美國財長貝森特形容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具挑釁性,但也透露美中官員在過去周末進行了實質溝通,局勢已大致緩和,雙方將會舉行更多會面。
中國商務部證實中美在 10 月 13 日進行了工作層級會談,并強調有關稀土等物項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一如既往予以許可。商務部發言人指出,美方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強調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威脅恐嚇出台新的限制措施。
中方對待貿易戰的立場是一貫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中方敦促美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拿出談的誠意,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自關切,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相關推薦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取消香港及中國小額包裹的「商品免稅額」(de minimis)關稅豁免,措施將於 5 月 2 日正式生效。
在我前兩篇文章曾經講過中國一定可以妥善應付美國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欺凌。 正如我所料,中央政府將美國貨入口關稅加至125%之後便聲明不會再理會特朗普是否繼續加關稅,因為 125%的關稅已經令到美國貨品在中國沒有市場。
特朗普第二次做總统上台, 隨即 飘飘然,興奮地狂發白日夢。 一時又話考慮步處未來第三次連任, 一時又話將加拿大變為美國第51個洲。又話武力奪取格寧蘭,將格寧蘭收為己有, 我就覺得他已經患上妄想症。
瑞士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雙方圍繞落實今年1月17日中美元首通話重要共識進行了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的溝通,在經貿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00,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見備註)。
2025年,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加徵關稅,試圖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蘇,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實現出口超越進口。可是,不足多少周,美國政府又主動商議取消和暫停大部份關稅,部署其它手段進行脅迫打壓。回顧近二百年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欺壓經歷五個階段,中國已從被動挨打轉變為主動反擊,在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强勢崛起。如今的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今非昔比,美國此番目的難以達成。
如同較早前的預測,特朗普並不會因為賴清德對美國的『跪拜』,就會善待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關稅名單,特郎普對台灣實施了平均高達20%的關稅。涵蓋範圍包括工業用品、機械零售、到民生消費品、資訊產品、精密儀器、塑膠製品。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30億美元。
8月12日,深耕51年的半導體材料商『瑞昇金屬工業』在官網公告因財務困難、銀行緊縮銀根,無預警停止營業。在美方對台產品啟動20%對等關稅、並醞釀對半導體祭出「232條款」調查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不是偶發,而更像是台灣半導體上游材料鏈的結構性警訊:當龍頭代工仍吃AI紅利時,中小材料商卻面臨成本上升與現金流的壓力,可以說台灣的科技生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斷鏈風險期。
特朗普 10 月 10 日在社交平台發文,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為由,稱無理由在 APEC 峰會期間會見習近平,並威脅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