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關稅」
墨西哥計劃對中國等國汽車和其他產品徵收高達50%的關稅,被認為是屈服於美國壓力。然而,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卻辯稱,該國無意與他國發生衝突,並否認加稅是為了討好美國。根據墨西哥總統府網站消息,辛鮑姆是在當地時間9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做出的上述表述。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回應指出,中方不願看到雙方經貿合作因此受到影響,希望墨方慎之又慎,三思後行。中方將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被曝施壓歐盟,對中國、印度等俄羅斯能源買家實施「二級制裁」。一名美國官員和一名歐盟官員透露稱,特朗普是在當地時間9日與歐盟官員通話時,向歐盟提出的上述要求。據稱,作為向俄羅斯施壓的一部分,特朗普敦促歐盟對華徵收高達100%的所謂「二級關稅」,同時鼓勵歐盟對印度採取類似措施。
當地時間9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真實社交」平台發文炮轟印度,「提出過將對美關稅削減為零,但已經晚了!」帖文控訴印度在對美貿易問題上「完全單方面」,並從俄羅斯購買大量能源和軍事設備。截至目前,印度政府尚未就此表態作出回應。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上訴法院8月30日裁定總統特朗普實施的大部份關稅措施不合法,包括他4月宣布針對各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不過,上訴法院允許相關措施持續生效至10月14日,以便特朗普政府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對此,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法院作出錯誤的裁決,並重申所有關稅目前仍然有效。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同日稱,政府將對裁決提出上訴。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5日在白宮,會晤來訪的韓國總統李在明時,表示中國必須向美國提供磁鐵,否則「就得對他們徵收200%的關稅或類似懲罰」。分析認為,這項關鍵礦產或成為美中貿易爭端的下一個爆發點,美國汽車業或因此面臨更嚴峻挑戰。
據印媒「news18」當地時間8月23日報道,對於一些人對過去一段時間,印美關系突然急轉直下,印中關系開始逐漸回暖這兩組雙邊關系聯系起來,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當天在參加印度《經濟時報》舉辦的一場論壇活動時,駁斥了有關近期中印外交接觸是由美方貿易行動(包括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推動的猜測。他特別強調,將中印關系視為對美關系發展的直接反應是一種「錯誤的分析」。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宣布,即日起對超過400種含鋼鋁成分的產品加徵50%關稅,這是繼6月將鋼鋁基礎關稅提高至50%後的新一輪貿易措施。新關稅清單涵蓋汽車零件、塑料製品、專用化學品乃至滅火器等日常產品,經濟學家警告此舉將加劇美國供應鏈壓力並推升通脹。
8月12日,深耕51年的半導體材料商『瑞昇金屬工業』在官網公告因財務困難、銀行緊縮銀根,無預警停止營業。在美方對台產品啟動20%對等關稅、並醞釀對半導體祭出「232條款」調查的背景下,這起事件不不是偶發,而更像是台灣半導體上游材料鏈的結構性警訊:當龍頭代工仍吃AI紅利時,中小材料商卻面臨成本上升與現金流的壓力,可以說台灣的科技生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強者更強、弱者淘汰」的斷鏈風險期。
農業、工業、金融齊出手,北京宣示後關稅時代「不再韜光養晦」,短短48小時,中國大陸連環出招,針對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四方的關稅與制裁,推出「快狠準」反制措施。
美東時間 8 月 15 日,特朗普與普京將在美國阿拉斯加會晤。選在美國領土開會,對美國來說,對內是主場,對外則是「亞歐交會」的地緣符號。由此看出美方意圖在同時佈局歐洲戰場與印太經貿秩序的平衡。
據中國時報報道,美國大打關稅戰,引發全球經濟動盪,台灣原先以為可以順利將最早的32%降至20%,未料竟是「20%+N」的疊加關稅結局`,引爆全民怒火。有網友翻出已故作家、前立委李敖20年前「台灣是美國第一島鏈的看門狗, 而且是要自己買骨頭來啃的看門狗」一句話,大嘆真的是先知。
美聯社12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已對地球上幾乎每個國家徵收了關稅,而中國用關稅、稀土出口管控等反制措施測試了特朗普政策的極限。現在,「美國已經意識到自己沒有占據上風」,「美國政府對貿易緩和的渴望正是其早先傲慢政策的自我反噬」。
美國白宮官員8月11日表示,總統特朗普已於當地時間周一簽署行政命令,將原定於美東時間8月12日零時1分(本港時間中午12時1分)屆滿的中美暫緩加關稅期限延長90日,避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回升至145%,以及中國對美國商品關稅回升至125%,暫時防止雙邊貿易再陷近乎「禁運」的高關稅狀態。
如同較早前的預測,特朗普並不會因為賴清德對美國的『跪拜』,就會善待台灣.根據最新公布的關稅名單,特郎普對台灣實施了平均高達20%的關稅。涵蓋範圍包括工業用品、機械零售、到民生消費品、資訊產品、精密儀器、塑膠製品。影響出口金額高達130億美元。
據《Ainvest》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徵收高達100%的晶片關稅,意在迫使全球半導體製造重回美國本土,這項政策預計將重塑全球供應鏈,促使企業爭相在美設廠以獲得關稅豁免,由於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上對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有著高度的依賴。對此,《Ainvest》指出, 菲律賓半導體公司面臨美國關稅和與中國相關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所帶來的生存風險。
據彭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系列的新關稅正在重創全球經濟,彭博估計到2027年,全球經濟將損失2萬億美元,而在這場關稅戰下,被課50%關稅的印度,將成為最大輸家,預估其對美出口可能下降60%,而贏家則是受益於關稅豁免的公司,尤其是蘋果、三星等大公司,但最終的大贏家則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因美國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保護主義孤島,為更具競爭力的中國產品開闢新機會。
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採訪時宣稱,為準備把重點放在關鍵經濟領域以重塑全球貿易,美國將在「下周左右」宣布對半導體芯片和藥品加徵進口關稅,擬議中涉及藥品的關稅稅率最終可能高達250%。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當地時間8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真實社交」發文表示,印度不僅大量購買俄羅斯石油,還將其中大部分石油在公開市場上出售,牟取暴利。因此,他將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國繳納的關稅。
據央視新聞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簽署行政令,將對加拿大的關稅稅率從25%上調至35%,新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加拿大總理卡尼回應稱,對美方決定感到失望。一些商業團體甚至他的政敵都認為,加拿大不應屈服於特朗普。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從8月1日起對印度輸美商品征收25%的關稅並實施其他「懲罰」。特朗普抱怨印度的關稅稅率太高,並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和武器裝備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