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地震機率90%!日本首測海底每年沉2.5cm 遊日安全警報響 30萬人罹難風險藏不住

avatar

藍莓小編

傳媒人/記者
作者:

藍莓小編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日本近期地震活動頻繁,9 月 29 日至 10 月 5 日間共發生 42 次震度 1 以上地震,其中 1 次達震度 4,加上兩項關鍵發現讓「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陰影再度籠罩。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 9 月底最新評估顯示,該區域未來 30 年內發生規模 8 至 9 級強震的機率,已從原先的約 80% 上修至「60% 至 90% 以上」,創下新高風險紀錄。

更令人關注的是,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透過新技術,首次在南海海槽震源區海底約 2000 米深處,捕捉到明確的地層下陷現象。該機構副主任研究員町田透露,團隊開發出補償水壓計觀測偏差的技術,藉由紀伊半島至四國外海的「DONET」地震與海嘯觀測系統,測得熊野灘海底每年沉降 1.5 公分,紀伊半島西南外海沉降速度更高達 2.5 公分。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透過新技術,首次在南海海槽震源區海底約 2000 米深處,捕捉到明確的地層下陷現象。(圖:視頻翻攝)

這一發現印證了板塊運動的科學推論:南海海槽地震由菲律賓海板塊持續沉入歐亞板塊之下引發,陸側板塊被拖曳下沉導致應力累積。事實上,陸地沉降早有記錄,靜岡縣御前崎自 1998 年來已下沉約 20 公分,紀伊半島潮岬、高知縣室戶岬等地的沉降現象更可追溯至 1970 年代,其中室戶岬在 1946 年昭和南海地震時曾隆起 1 公尺,爾後再度進入沉降週期。

儘管專家澄清,地層下陷是板塊運動的自然過程,並非即時地震前兆,但結合機率調升,風險已不容忽視。政府推估,若巨震發生,恐造成近 30 萬人罹難,其中 7 成死於 10 公尺以上海嘯,更有學者預言 2030 至 2040 年間可能發生,並波及靜岡、愛知等 10 縣約 6800 萬人。

政府推估若巨震發生,恐造成近 30 萬人罹難,其中 7 成死於 10 公尺以上海嘯,更有學者預言 2030 至 2040 年間可能發生。(圖:視頻翻攝)

對此,東京大學教授關谷直也呼籲,政府應著重引導民眾將風險意識轉化為防災行動。而對赴日旅客而言,熟悉避難路線、留意警報已成必要準備,香港天文台更提醒,強震引發的海嘯可能在 6 小時後抵港,需密切關注動向。目前 JAMSTEC 正擴大海底觀測範圍,盼透過即時數據為預警爭取時間。

立即關注

藍莓日報 Whatsapp,即時關注全球大小事!

免費加入
分享:
已複製

相關推薦

【緊急召回】哈瑞寶可樂軟糖驗出大麻!家長必看:如何識別受污染批次?
avatar
藍莓卷
七年鼻竇炎元凶竟是男友臭屁?醫生拆解「史上最離奇感染」真相!
avatar
藍莓卷
日本米價瘋漲民眾直呼食唔起,誰偷了日本人的大米?
avatar
藍莓卷
解密!「丼」字由中國古字變日本國民美食嘅前世今生
avatar
藍莓卷
「波」變炸彈!9 歲混血犬險釀慘劇 養寵家庭須知 5 大防範要點
avatar
藍莓卷
從教師到「霍亨索倫親王」:德國男子騙倒英王查爾斯?
avatar
藍莓卷
「老煙槍」竟是 4 歲孩童!泰國社會福利漏洞暴露,網民:生而不養天理難容
avatar
藍莓卷
西班牙機場「殭屍軍團」現象:旅遊熱潮下的社會隱憂
avatar
藍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