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1日報導,在「國際海床管理局」(ISA)談判僵持不下之際,美國4月宣布,將加速商業開採專屬經濟區及國際水域的海底資源。美國並非「國際海床管理局」的正式成員,也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是許多關鍵礦物和大多數稀土的主要供應國,而美國正尋求降低對這亞洲經濟大國的依賴,而深海採礦迅速成為華府實現這目標的途徑之一。
政策分析家警告,華府的片面行動可能為其他國家繞過「國際海床管理局」開先例,還可能破壞北京投入重金打造的框架,使中方在開發國際水域資源上落後其他國家。根據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各國可獨家開採其200海里大陸架內的礦物資源,並可延伸至350海里的「延伸大陸架」,但必須分享部分收益,由「國際海床管理局」分配。另一方面,「國際海床管理局」獨家監管位於國家管轄範圍外的深海礦物資源的勘探和開發。至今它已授予30多份勘探合同,而中方國企和研究機構持有5份,為公約成員國中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