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稀土戰」
綜合外媒報道,美國從2018年以來一直意圖透過限制出口,來阻撓中國大陸獲取半導體以及晶片製造的相關工具。而中國也持續加強對於科技產業、汽車工業以及國防工業來說至關重要的稀土礦產的出口管制力道。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如今再度浮上檯面,市場正密切關注,最終究竟會由哪一方會成為這次爭端的贏家。
在「國際海床管理局」(ISA)談判僵持不下之際,美國4月宣布,將加速商業開採專屬經濟區及國際水域的海底資源。美國並非「國際海床管理局」的正式成員,也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是許多關鍵礦物和大多數稀土的主要供應國,而美國正尋求降低對這亞洲經濟大國的依賴,而深海採礦迅速成為華府實現這目標的途徑之一。
《南華早報》9月25日評論稱,中國在稀土等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成了美國長期絮叨的「心病」。美國政府正越來越多地在自己引以為傲的「自由市場」中揮舞政府有形之手,「從收購英特爾股份到尋求入股美洲鋰業(Lithium Americas),特朗普政府正借鑒中國的產業政策。」這種策略一度長期以來與中國聯系在一起。
據路透社9月23日獨家消息,七國集團(G7)和歐盟已黔驢技窮,現在正在籌劃設定稀土價格下限以促進其生產,同時對部分中國出口稀土徵稅關稅和所謂碳稅。
路透社7月14日報道,美國政府正加速推動一項獨立的稀土定價機制,為礦企提供價格補貼支持,試圖以此刺激產業投資,從而削弱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分析人士警告,這一即刻生效的定價機制固然對生產商有利,但可能會推高汽車製造商等下遊消費者及客戶成本,未來是否能實現規模化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