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一般人認為我們的經濟會再次蓬勃,豈料消費模式有了大轉變,人人北上消費,「水向低流」這句說話未必無道理,香港人隨着平價美食及產品以向北流。
最近觀看到一輯時事節目,內容談及雖然香港有不斷的報道說很多餐廳食肆正在湧現執笠潮,但原來香港的餐飲業並不是那麼低迷,因為在商業登記處所登記的餐廳數目還比疫情前更多,事實是我們的生活模式已經正在不斷改變,港人不再幫襯舊有的中式酒樓,及一些悠久歷史的連鎖餐飲集團也難敵社會的改變而倒閉。現在湧現的是獨立及個體商戶所開設有特色的小餐廳及兩餸飯店。
而近期我們的兩餸飯店也正在升級,以往只是外賣的現在也設有堂食及有例湯奉送,連香港國際機場也出現兩餸飯店。不同風味及有特色的菜式又開始湧現在市場,我們的社會正進入過渡期,現在正是在洗牌中將所有物價向下調,不論是樓價、奢侈品及一般消費物品價格等也趨向下調走勢,以餐飲業為例,食肆的早午晚餐的價格也在變革中。
如以往一個晚餐在疫情前每人每票消費大約$250至$350是可以接受的中位價格,現在因有深圳價廉物美的美食及產品在競爭,預留港消費的港人一般只能接受每人每票花費約在$150至$250內的晚餐消費,這個數字給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因經濟的大環境不是太好的時候,消費者也很着緊他們所花的每1毫每1分錢,而他們所花的金錢比以往的消費行為更謹慎及更精準。
我們的經濟還有什麼前途?悅己消費看來是一個大趨向,因現代人一般的家庭只有一至兩個小孩,而這些小孩的自我中心要求十分強,尤其是零零後的年青人,他們可能認為拍拖是向人生難度的大挑戰,寧願賺錢花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更開心更愉悅視為首要享樂。
或許香港未來五年至十年,悅己經濟、銀髪經濟及寵物經濟較為有正面的增長及發展。有意創業的年青人,不妨在這方面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