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動態
據中時新聞網報道,台灣民進黨當局與美國多個農業州接連簽署採購意向書,承諾未來四至五年將投入近百億美元購買大豆、玉米及其他農產品,藉此加強與美方關係。然而,旅美教授者翁履中4日警告,這樣的做法固然有助鞏固台美連結,卻可能對台灣島內農業造成壓力,若缺乏誠實溝通與周全配套,恐引發信任危機與社會反彈。
中秋前夕台灣爆食安事件,屏東百威食品以工業雙氧水漂白病變豬腸,3800 公斤流入 4 縣市,阿宗麵線受波及下架,現仍有約 1 公噸未追回。
據日本產經新聞1日報導,日本智庫「國家基本問題研究所」(國基研)公布最新衛星影像,指解放軍已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內,完成1項軍事設施擴建工程,在模擬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所在大樓旁,建造模擬「司法院」的建築,並以長達280公尺的地下通道與上述模擬大樓連接,目的似乎是為了加強針對台灣「斬首作戰」的演練能力。
台灣苗栗市今(2)日發生一起隨機殺人事件,一名40多歲邱姓男子毒蟲(吸毒慣犯)在超商(便利店)不明原因持刀攻擊3人,包括2名女童。丁姓女童左胸刺傷伴有血胸,另一名女童胸部刀傷及右手肘撕裂傷,林姓男子右上腹及背部受刺傷,3人均緊急送醫搶救。
北捷 9 月 29 日爆發優先席衝突,73 歲曾婦袋擊乘客反遭踹飛。10 月 1 日其因超商反抗盤查被捕,揭發為竊盜通緝犯,繳 1.5 萬罰金後恢復自由,捷警依社維法裁罰。
北捷淡水信義線 29 日下午爆優先席衝突,老婦執意要年輕人讓座未果後揮包攻擊,反遭對方踹飛。事件引發熱議,有人指老婦是常客,北捷呼籲理性處理。
兩個人在一起除了個性、生活習慣之外,職業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關鍵,近期台灣網友發起投票,詢問「男生心目中理想對象的職業是什麼?」吸引超過8000人踴躍投票,最後由幾個特定職業脫穎而出,成為最多人心中的理想選項。yes123求職網也公布調查結果,不過和網友投票結果差別頗大。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若從男性上班族角度觀察異性職業偏好,男性心中最理想的伴侶是「一般公務員」,其次為「老師、教授」、「金融專業人員」、「行政、總務人員」、「房東」。
25 歲旅英台女陳小姐於倫敦鬧區遭 4 白人少女圍毆,扯頭髮撞牆致創傷,公車乘客冷眼旁觀。報警需等 5 天筆錄,經台灣有關部門介入,倡警方道歉並提早處理,疑為種族動機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根據台灣災害應變中心最新消息,截至24日6時,颱風「樺加沙」造成台灣14人死亡、多人失聯、18人受傷、上百人受困等待救援。
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致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 23 日溢流,沖斷溪橋並淹沒 3 鄉鎮。截至 24 日晨,14 人死亡多為長者,18 人受傷,多人失聯,救援持續進行。
颱風樺加沙過境台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 23 日 14:50 潰堤,1540 萬噸洪水沖斷溪橋,光復鄉成黑河。逾 8000 人撤離,有婦人受困,第二波洪水更強。
據《世界新聞網》報道,由兩岸企業家峰會支持的第28屆京台科技論壇19日上午在北京開幕,今年論壇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攜手融合新發展」為主題,台方與會包括兩岸企業家峰會台方理事長劉兆玄、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中方除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還有北京常務副市長夏林茂、兩岸企業家峰會中方理事長郭金龍。
台灣防務部門耗費巨資打造自製潛艦,今年11月交出第一艘艦的期程備受各界矚目。不過負責建造的台船17日證實9月海測無法完成,強調所有測試都必須在安全第一的考量下執行,若不安全,決不強行實施下一步驟,但台船仍稱「將力拚11月交艦」。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今(20 日)上午,白牌車司機蔡某違規載客,拒檢衝撞航警,警連開 8 槍制止,致香港女乘客被甩傷,蔡某已被逮捕調查。
台北地方法院本月5日裁定,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以7,000萬元新台幣交保。柯文哲律師今天上午律見時,柯文哲同意由妻子陳佩琪辦理交保程序。北院中午派車將柯文哲自看守所帶返北院,配戴電子腳鐐、辦理限境、限海手續。柯文哲約下午2時30分在妻子陳佩琪等人陪同下離開北院。他怒嗆賴清德把台灣搞得四分五裂,自己的案件「根本就是冤獄」。
據《遠見雜誌》報道,根據台海關資料,2025年上半年,台灣無人機外銷總值飆上1,189萬美元,創下年增率749%的歷史新高,高於去年同期的52%漲幅;其中,波蘭為最大出口國,占比高達54%。
據中國時報報道,美國大打關稅戰,引發全球經濟動盪,台灣原先以為可以順利將最早的32%降至20%,未料竟是「20%+N」的疊加關稅結局`,引爆全民怒火。有網友翻出已故作家、前立委李敖20年前「台灣是美國第一島鏈的看門狗, 而且是要自己買骨頭來啃的看門狗」一句話,大嘆真的是先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台灣時間周二(8月5日)傍晚接受CNBC電話訪問,話題從對等關稅談判、232調查。特朗普更直接點名台積電,聲稱已承諾將在美國投資3000億美元,並建造「全世界最大的晶片廠」。
據台灣媒體6日報道,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驚傳工程師將2納米先進製程機密技術外洩事件,洩密對象為日本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