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點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2日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挑事稱,克里姆林宮正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動烏克蘭和平的舉動「嗤之以鼻」。特朗普為結束戰爭所做的努力,反倒讓俄總統普京獲得了宣傳上的重大勝利。美俄兩國元首上周在阿拉斯加舉行歷史性會晤後,烏克蘭和歐洲領導人便馬不停蹄趕往白宮,生怕特朗普一個上頭,就把基輔利益出賣給了俄羅斯。卡拉斯沒有出席周一的這場美歐聯合會議,但也不忘隔空喊話「酸」特朗普。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8月22日,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造訪台積電時透露,該公司正在與美國政府磋商,討論對中國出口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有消息人士披露,英偉達正為中國市場開發一款名為B30A的AI芯片,其性能將超過先前的H20芯片。對此,黃仁勳回應說:「我們正在向中國提供一種新產品,是H20的後續產品,用於AI數據中心。但我們不能作出決定,當然,這取決於美國政府。」
彭博社8月20日報道,美國大豆種植者正處在「貿易和財務懸崖」邊緣,難以承受美方對中國的長期貿易戰。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19日去信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籲終止盡快與中國達成協議、終止貿易戰。
據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據外國媒體21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期間,提出俄方對於結束俄烏衝突的四項條件,包括烏軍從頓巴斯地區全部撤出、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等。
「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澳大利亞駐美國大使陸克文在西方政壇中,最了解中國、最懂中文的領導人,「沒有之一」。但其赴任美國之後卻態度大轉變,投名狀美國,不斷獻計對付中國。據《日經亞洲》報道,當地時間8月20日,陸克文參加了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一場活動期間表示,潛艇和隱形戰鬥機等先進軍事裝備嚴重依賴稀土元素,並宣稱澳大利亞和美國致力於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
綜合外電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0日宣布,即日起對超過400種含鋼鋁成分的產品加徵50%關稅,這是繼6月將鋼鋁基礎關稅提高至50%後的新一輪貿易措施。新關稅清單涵蓋汽車零件、塑料製品、專用化學品乃至滅火器等日常產品,經濟學家警告此舉將加劇美國供應鏈壓力並推升通脹。
綜合媒體報道,當地時間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到訪白宮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以及多位歐洲領導人舉行會談。德國《圖片報》當天報道稱,當會談從白宮東廳轉移至橢圓形辦公室時,特朗普中斷了與歐洲領導人的會談,並直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當特朗普結束通話並返回橢圓形辦公室繼續會談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北約秘書長呂特已缺席會晤。
綜合媒體報道,9月3日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辦盛大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16日晚進行第二次彩排,時間、區域、規模都較前次擴大,光是人員就動員近4萬。社交平台上則流傳不少軍武運輸畫面,部分新式武器被嚴密包裹,辨識難度高。但官方在閱兵彩排中首次展示一款類似超大型魚雷的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由大型平板車運輸,引發外界對其設計與用途的廣泛猜測。
綜合外電報道,美俄元首峰會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確認將於18日赴白宮與美總統特朗普會晤。就在8月17日當天,多名歐洲政要相繼確認也將前往美國參加會晤,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以及歐盟領導人。
據BBC報道,美國宣布解除對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H20晶片 (芯片)銷往中國的禁令後不久,中國國家網信辦於7月31日突發聲明,宣布已約談輝達,要求其針對擬銷往中國的H20算力晶片存在漏洞與後門安全風險的問題,作出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英國《衛報》8月16日報道,隨著今年大豆收穫季臨近,美國豆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氣候災害、成本飆升以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帶來的國際需求低迷,造成了一場完美風暴。其中,中國市場的缺位,更讓美國豆農感受到難以承受的壓力。美國大豆協會政府事務負責人弗吉尼亞·休斯頓(Virginia Houston)為美國豆農們叫苦道,「沒有一個市場能與中國對大豆的需求相提並論」。
根據《BBC》及《法新社》報道,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空服員於美東時間 16 日凌晨 5 時 58 分正式發起為期 72 小時的大罷工,迫使加航宣佈全面停飛,每天約 13 萬名旅客行程受到衝擊。這場勞資糾紛不僅癱瘓加航主要航線營運,旗下廉航子公司 Air Canada Rouge 也停擺,估計每天將有約 500 架次航班受影響。
2025年美俄峰會在阿拉斯加舉行,表面上旨在緩解俄烏戰爭,但實際上暗藏全球地緣政治的深層博弈。普京獲得短期外交勝利,特朗普則藉此轉移國內壓力,兩者看似對立卻可能隱藏利益交換。歐洲陷入尷尬角色,安全與主權受威脅。
據《日經亞洲》報道,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自今年10月14日起,對中資擁有、營運及在中國建造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促使全球航運業加速調整布局。
中國飛機租賃公司成為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的最新受害者之一。近日,一家公司披露,其三架飛機在俄羅斯被扣留,至今未歸還,並已獲得2300萬美元的保險賠付。這是近年來中國在俄持有資產被扣留的一部分。
普京與特朗普即將舉行的阿拉斯加會談,是俄烏戰爭以來首次美俄領袖面對面交流,引發全球關注。三篇來自BBC、NHK和塔斯社的報導展現了各自立場與敘事策略的差異,反映出不同國家對此次會談的需求與意圖。
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13日報道,2024年7月解放軍核轟炸機偕同俄羅斯轟炸機,在阿拉斯加附近以及深入太平洋進行聯合巡邏。專家指出,解放軍參與這次飛行可能另有目的,包括向外界展示核轟炸機已成為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艦、戰略轟炸機)的完整環節。
《日經新聞》8月13日發表美國經濟學家、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主席利奧·梅拉梅德(Leo Melamed)的專訪報道,他指出:一個偉大的國家不可能建立在謊言之上。梅拉梅德批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是錯誤的,會帶來嚴重後果,他推行的政策不僅分裂了國家,還破壞了真相,讓謊言變得可接受。梅拉梅德認為,中國人受過良好教育、聰明且勤奮,美國目前憑借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仍將保持領先,但未來中國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領導者。
當地時間8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發出威脅稱,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不同意停止俄烏沖突,將面臨「嚴重後果」(severe consequences),同時表示,在當地時間8月15日登場的美俄元首阿拉斯加會談後,可能迅速舉行包含烏克蘭領導人參與其中的美俄烏三方會談。雖然特朗普沒有具體說明所謂的「嚴重後果」是什麽,但他警告稱,如果他與普京的會談無果而終,將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