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GDP」
本文探討高國債國家與美國武器採購之間可能存在的潛在關聯,並透過對日本、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的案例研究,文章指出,這些國家在面臨嚴重財政壓力的同時,仍須因地緣政治需求或國際壓力而採購美國先進武器,進一步惡化其債務問題。此外,本文亦檢視特朗普時代的政策如何通過關稅和軍事要求影響盟國的財政與外交選擇。
綜合媒體報道,8月5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凱達格蘭論壇:2025 印太安全對話」活動再次宣稱,為「推動國防改革,預計投入更多的資源,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 GDP3% 以上的目標」,台灣地區2026年度防務預算提升至GDP的3%以上,折合新台幣逾8000億元,主要用於對美軍購。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一連兩日在荷蘭舉行峰會,北約成員國6月25日通過並發表5點聲明,稱各成員國同意將在10年內,把國防開支目標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德媒報道指出,峰會閉幕的聯合公報將不會提及中國,這一點格外引人關注,與過去三年形成鮮明對比。
綜合媒體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剛公布了2024年世界各國的人均GDP數據,其中人均GDP超過10萬美元的國家有3個,屬於極高發達國家,包括盧森堡、瑞士和愛爾蘭。
2025年香港經濟在國際變局中展現韌性,首季GDP按年增長3.1%,貨物出口飆升8.4%,服務輸出增長6.6%,反映大灣區協同效應及特區政府政策成效。特首李家超率團簽署59項中東合作協議,推動香港成為「超級增值人」;84家重點企業落戶,將投資500億港元並創造2萬職位。金融市場活力充沛,1-4月港股日均成交2,700億港元,新股集資額同比暴增170%,寧德時代上市鞏固全球融資地位。訪港旅客單月達384萬人次,帶動零售復甦。儘管失業率微升至3.4%(仍低於美加),傳統行業轉型陣痛與新興領域職缺增長並存。市民通過技能升級與擁抱創新,與政府共築經濟新格局,146萬家註冊企業及逾千間跨國公司設點,印證香港在國家戰略下的獨特優勢。
美國商務部4月30日(當地時間)公布今年首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按季收縮0.3%,為2022年以來首次錄得經濟萎縮,跌幅大於市場預期,較去年第四季的2.4%增幅大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