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
「導彈」
2023年九三大閱兵展示了中國最新的軍事實力與科技突破,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本次閱兵亮相多款尖端武器,包括東風-61洲際導彈、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第四代主戰坦克及無人作戰系統,充分展現中國在陸、海、空三軍的技術領先地位。同時,中俄朝領導人首次共同出席,彰顯了緊密的國際合作與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九三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亦是對未來的宣示,展現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自信與主導角色,意涵深遠。
綜合外媒報道,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1日說,美國企圖通過軍事手段對委極限施壓,8艘總計攜帶1200枚導彈的美軍戰艦,以及一艘核潛艇正在「瞄準」委內瑞拉,這個拉美國家正面臨近百年來「最大威脅」。他已宣布進入最高層級戰備狀態,並揚言若委國被美國部署在加勒比海的軍隊攻擊,他將會「依憲法宣布成立武裝共和國」,更警告美國若攻擊委國將讓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雙手沾滿鮮血」。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戰區專欄等專業軍事媒體近日將目光聚焦於中國即將亮相的新型導彈裝備,其中採用先進吸氣式發動機的高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列裝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炸開。這一事件絕非簡單的武器更新換代,而是一場足以顛覆未來海戰規則、重塑區域力量平衡的革命性躍升,其對中國乃至全球軍事格局的影響,深遠而重大。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軍方最近在太平洋劃了一片很大的禁航區,長度足有6000公里。他們要在這里試射新型高超音速導彈。這片區域從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誇賈林群島。巧合的是,這地方和2021年他們兩次試射失敗的地點一模一樣。試射時間也很微妙,就在中國9月3日閱兵前兩周。選擇這個敏感時刻,不排除美軍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術實力。
挪威《巴倫支觀察家報》網站8月10日報道,俄羅斯可能即將在新地島試驗場再次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海燕」。新地島位於巴倫支海和喀拉海之間,距挪威約900公里。
央視新聞報道,8月3日,中俄「海上聯合-2025」聯合演習進入海上演練階段,中方參演兵力由東部戰區海軍與北部戰區海軍組成,派出多型現役主戰艦艇及多兵種參與,包括導彈驅逐艦「紹興艦」、「烏魯木齊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綜合救援船「西湖船」,以及固定翼飛機、艦載直升機及海軍陸戰隊員等。據介紹,此次參演艦艇均為中國海軍現役主戰艦艇,其中更有新的「紹興艦」首次參演。
據央視軍事消息,印度武裝部隊5月7日發起代號為「朱砂」的行動,打擊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設施。隨後,巴基斯坦方面宣佈,擊落5架印度戰鬥機,其中包括3架法製「陣風」戰鬥機。而斬落「陣風」的正是中國產殲-10C戰機。
據中國大陸軍事媒體《矚望雲霄》披露,近日,中國空軍第五代隱身戰鬥機殲-20 進行一項引發關注的外掛霹靂-17 超遠程空對空導彈飛行訓練。此次訓練被視為中國空軍驗證殲-20 在不同任務環境下適應性的實驗,包括未來可能模擬在第一島鏈外攔截美軍 B-21 或 B-52 戰略轟炸機等場景。隨著殲-20 服役規模持續擴大,其未來作戰任務亦將從奪取制空權拓展至對地打擊、電子戰等多維領域。
據《衛報》和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聯合基地表示,他將向烏克蘭運送「愛國者」防空導彈。
美國海軍首艘朱瓦特級(Zumwalt-class)隱形驅逐艦「朱瓦特號」(USS Zumwalt, DDG-1000),將於2027年進行極音速導彈實彈試射。此舉不僅是該艦從對地火力支援平台,轉型為極音速戰略打擊平台的關鍵轉捩點,也使其成為全球首艘具備實戰部署潛力的同類艦艇。
當地時間7月1日夜間,也門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聲明稱,胡塞武裝通過「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導彈對以色列特拉維夫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進行了襲擊,並成功命中目標,造成機場運行中斷。
以色列國防部1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軍方對上月以色列與伊朗軍事衝突的評估報告,稱「伊朗向以色列發射的彈道導彈有86%被成功攔截」,同時「以軍對伊朗無人機的攔截率超過99%」。
美國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由於相關產業長年整併,美國國內火箭發動機製造商從6家縮減到只剩2家,加上烏克蘭與中東衝突消耗了大量彈藥,美國及盟國庫存告急,美軍火商正積極擴產,包括與現有夥伴增加合作,或新建產線以分散風險。
軍事觀察(Military Watch)報道,美軍支援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期間,短短12天消耗掉了約15%至20%的「薩德」(THAAD)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導彈庫存,僅以色列實施媒體管制前拍攝到的畫面來計算,就至少打掉了價值近12.15億美元的薩德導彈,實際上更多。這還不包括箭矢導彈族(Arrow)和大衛投石索(David Sling)等防空系統的消耗量,突顯這類攔截系統在中高強度衝突中面臨的壓力與限制。
台灣向美國採購100套、400枚陸射型魚叉反艦導彈系統,台軍方人士透露,首批5輛導彈發射車、1輛雷達車,已在日前運抵台灣,現正由海軍海鋒大隊進行接裝訓練中,根據台美議定的交貨期程,2026年底前將先交運32套系統,剩餘68套則將在2028年以前運抵台灣。
《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報道,全球知名的研究機構——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在當地時間 6 月 15 日發生的空襲中被導彈擊中,生命科學大樓和另一棟仍在建設中的空置大樓被摧毀,約 45 個實驗室遭毀壞,園區內約 90% 的建築存在不同程度損壞,但未有人員傷亡。
當地時間6月23日晚間,伊朗武裝部隊發佈聲明,宣佈對美軍駐卡塔爾烏代德空軍基地實施導彈打擊。聲明稱,此次行動是對美軍襲擊伊朗核設施的回應。他們向卡塔爾的美軍烏代德空軍基地發射了「毀滅性且威力巨大」的導彈。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報道,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14日發佈的視頻顯示,以色列國防軍總部所在的基里亞軍事基地遭遇空襲。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3日晚,伊朗向以色列發射大量導彈,目標包括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基里亞軍事基地。基里亞軍事基地是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等軍事機構所在地。一名在特拉維夫現場的福克斯記者拍下了基里亞基地周邊遇襲的畫面。這名記者稱,基里亞基地相當於「以色列的五角大樓」。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13日,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三波導彈襲擊,以境內多處建築物被擊中,並導致至少50人受傷。伊斯蘭革命衛隊稱對數十個目標實施「毀滅性精確打擊」。以色列國防軍則表示,在過去一個小時監測到兩波來自伊朗的導彈襲擊,導彈總數少於100枚,其中絕大多數被攔截或在中途墜落。以色列境內有部分建築物被導彈攔截產生的碎片擊中。目前,以色列新一輪打擊已開始,伊朗首都德黑蘭防空系統被啓動。
《央視》日前罕見公開已經服役了44年的「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參數。軍事評論員認為,官方公開某款戰略武器的核心參數,說明該武器已經落後,意味著中國已擁有更先進的型號裝備,有能力與決心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