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列裝 重塑海戰規則與力量平衡

avatar

藍莓日報

新聞傳媒
作者:

藍莓日報

首次發佈時間 : 更新時間 :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戰區專欄等專業軍事媒體近日將目光聚焦於中國即將亮相的新型導彈裝備,其中採用先進吸氣式發動機的高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列裝消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軍事舞台上炸開。這一事件絕非簡單的武器更新換代,而是一場足以顛覆未來海戰規則、重塑區域力量平衡的革命性躍升,其對中國乃至全球軍事格局的影響,深遠而重大。

一般認為,中國擁有包括鷹擊-21等在內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具備高機動性、全程高超音速飛行及末端極高速度,能有效威懾美國航母戰鬥群。 鷹擊-21導彈在中國海軍節宣傳片中首次亮相,被認為是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的改進型,最大射程可達1500公里。 其高超音速特性使傳統反導系統難以攔截,將對西太平洋的軍事態勢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擁有包括鷹擊-21等在內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具備高機動性、全程高超音速飛行及末端極高速度,能有效威懾美國航母戰鬥群。(資料圖片)

中國在中程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領域早已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優勢,而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研發成功和列裝,是中國多年來在軍事科技領域持續投入、不斷創新的結果。

從動力革新方面來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摒棄了傳統的火箭發動機,巧妙地利用吸氣式發動機,以大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這一創新如同給導彈卸下了沈重的包袱,在同等威力射程下,其體積和重量大幅減小,成本也隨之顯著降低。以東風100這款吸氣式超音速導彈為例,其射程高達四千公里,比個頭差不多大的東風20要多出一倍的距離。這意味著同樣個頭的導彈,高超音速巡航導彈能夠飛得更遠,打擊範圍更廣。從052D中華神盾艦上發射的導彈,憑借這一優勢,可以拒止美軍航母於千里之外,讓對手的大型艦隊在關鍵海域的機動空間受到極大壓縮。

作戰靈活:平台效能的指數級提升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使用靈活性,為作戰平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效能提升。轟六不再局限於只掛載一枚巨型彈道導彈,而是可以掛載幾枚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打擊同樣遠的目標。陸基機動發射平台更是火力倍增,一輛車可以拉載幾枚導彈,大大增強了地面部隊的打擊能力。艦艇和潛艇則化身為移動武器庫,即便是一個發射平台,都可能成為「關島殺手」。

以往,大型軍用平台一旦受損,往往會影響整個作戰體系的效能。但如今,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出現,讓這種困境一去不復返。多個小型、靈活的發射單元可以協同作戰,形成強大的火力網,讓對手防不勝防。這種作戰方式的變革,不僅提高了作戰效率,還增強了作戰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中國軍隊能夠在不同的戰場環境下迅速做出反應。

戰略升級:核與常規力量的雙重飛躍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對中國核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核動力潛艇無需再為容納龐然大物而追求萬噸級的巨型潛艇以及高級耐壓殼,降低了研發和建造的難度與風險。未來,更安靜、更隱蔽的核潛艇搭配極其難防的高超音速和常規兼備的巡航導彈,將使中國軍隊的二次核反擊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對於常規作戰力量而言,攻擊型核潛艇甚至常規潛艇瞬間就擁有了搭載戰略級高參數巡航導彈的潛力,一些戰術平台從此具備了戰略威懾的鋒芒。驅逐艦、護衛艦可以輕松集成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和對陸攻擊的巡航導彈,艦隊的反艦與對陸打擊半徑、火力密度、威懾強度全面躍升。海上力量的投送模式煥然一新,中國軍隊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對敵方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有效維護國家的海洋權益和安全。

反航母利器:穿透防空體系的重錘

在反航母作戰方面,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更是不在話下。其高參數飛行結合詭異的彈道,讓它成為穿透現有防空體系、精準獵殺航母等高價值目標的重錘。航母作為現代海軍的核心作戰平台,擁有強大的防御能力。但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高速飛行和靈活彈道,使其能夠突破航母的防空網,對航母造成致命打擊。

在關鍵海域,高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普及部署將極大地壓縮對手大型艦隊的機動空間和干擾能力。美軍航母戰鬥群長期以來在全球海洋上橫行無忌,但如今,面對中國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其優勢將受到嚴峻挑戰。中國軍隊可以通過在關鍵海域部署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形成有效的戰略威懾,讓對手不敢輕易妄動。

「超級武器」高超音速導彈的全球競爭

米格 - 31戰鬥機與「匕首」(Kinzhal)飛彈 (資料圖片)

另據BBC報道,在北京閱兵場上,秋日的陽光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導彈在巨型偽裝卡車的車隊中緩緩駛過人群。這些導彈輪廓清晰,長11米,重15噸,每枚都印有「DF-17」的字母和數字。中國剛剛向世界展示了其東風高超音速導彈的威力。那是在2019年10月1日的國慶閱兵典禮上。美國先前已經知道這些武器正在研發中,但自那時起,中國便加快了對這些武器的升級步伐。

由於高超音速導彈的速度和機動性,它們是一種強大的武器,甚至可能改變戰爭的模式——從速度上來說就是音速的五倍。普京稱,這種速度為每秒兩英里的導彈能將目標化為灰燼。正因如此,全球對高超音速導彈研發的競爭日益白熱化。「這只是我們正在看到的國家行為體之間正在形成的地緣政治競爭的更廣闊圖景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緣戰略智庫「地緣戰略委員會」的國家安全研究員威廉·弗里爾(William Freer)表示。「這是自冷戰以來我們從未經歷過的。」

俄羅斯、中國、美國:一場全球競賽

美國陸軍研發中的「暗鷹」高超音速飛彈,可以視為中程飛彈的復活。(美國陸軍)

北京的儀式引發了人們對中國高超音速技術進步可能構成日益增長的威脅的猜測。目前,中國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其次是俄羅斯。與此同時,美國正在奮力追趕,而英國卻一無所獲。「地緣戰略委員會」智庫的弗里爾先生認為,中國和俄羅斯領先的原因相對簡單。該智庫的部分資金來自國防工業公司、國防部和其他機構。「他們幾年前就決定在這些項目上投入大量資金。」

同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許多西方國家既專注於打擊國內受聖戰主義煽動的恐怖主義,也專注於在海外進行反叛亂戰爭。當時,與一個現代化、先進的對手進行勢均力敵的沖突似乎遙不可及。「最終結果是,我們未能注意到中國軍事實力的大幅崛起,」亞歷克斯·揚格爵士(Alex Younger)在2020年卸任英國秘密情報局局長一職後不久承認。

其他國家也在競相領先:以色列擁有一款高超音速導彈——「箭3」(Arrow-3),旨在用作攔截器。伊朗聲稱擁有高超音速武器,並表示在6月與以色列短暫而激烈的12天戰爭中,伊朗向以色列發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導彈。(該武器確實以極高的速度飛行,但人們認為其飛行機動性不足以歸類為真正的高超音速武器)。同時,朝鮮自2021年以來一直在研發自己的高超音速導彈,並聲稱擁有一種切實可行的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和英國目前正在投資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其他國家,包括法國和日本,也正在投資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美國似乎正在加強其威懾力,並首次展示了其「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武器。據美國國防部稱,「暗鷹」導彈「令人聯想到我國及其陸軍的力量和決心,因為它代表了陸軍和海軍在高超音速武器研發方面的精神和殺傷力」。

中國和俄羅斯遙遙領先

中國的東風-17導彈被懷疑是高超音速武器的一種,對歐美等國構成嚴重威脅。 (央視)

但中國和俄羅斯目前遙遙領先——一些專家認為,這是潛在的隱患。高超音速是指飛行速度達到或超過5馬赫(即音速的五倍,或3858英里/小時)的物體。這與單純的超音速(即飛行速度超過音速,767英里/小時)截然不同。高超音速導彈之所以被視為較大威脅,部分原因正是它們的速度。迄今為止最快的導彈是俄羅斯的「先鋒」導彈,據稱其速度可達27馬赫(約每小時20,700英里),盡管更多人提及的速度是12馬赫(約約每小時9,200英里),相當於每秒2英里。

然而,弗里爾先生表示,就純粹的破壞力而言,高超音速導彈與超音速或亞音速巡航導彈並無太大差異。「真正讓它們與眾不同的是它們難以探測、跟蹤和攔截。」高超音速導彈主要分為兩種:助推滑翔導彈依靠火箭(例如中國的「東風-17」)將其推向地球大氣層,有時甚至會飛到大氣層上方,然後以驚人的速度俯沖而下。與常見的彈道導彈不同,後者的飛行軌跡呈現可預測的拋物線,而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則具有不規則的運動軌跡,並在最終飛向目標時進行機動。

俄羅斯「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服役。(俄國國防部)

此外,還有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它們會貼著地面飛行,試圖保持在雷達偵測不到的範圍內。它們同樣使用火箭助推器發射和加速,達到高超音速後,就會啟動一種名為「超燃沖壓發動機」的系統,在飛行過程中吸入空氣,將其推向目標。這些是「兩用武器」,這意味著它們的彈頭可以是核彈頭,也可以是常規高爆彈頭。但這些武器的價值遠不止於速度。

從軍事角度來看,一枚導彈要真正被歸類為「高超音速」,就必須在飛行過程中具備機動性。換句話說,發射導彈的軍隊需要它能夠以突然且不可預測的方式改變航向,即使在以極高的速度沖向目標時也是如此。

這使得攔截難度極高。大多數陸基雷達直到導彈飛行後期才能偵測到高超音速導彈。「透過在雷達視距內飛行,它們可以規避早期探測,並且可能只在飛行末段出現在感測器上,從而限制了攔截機會,」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導彈防御項目研究員帕特里恰·巴茲爾奇克(Patrycja Bazylczyk)說道。該計畫的部分資金來自美國政府機構、國防工業公司和其他機構。她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加強西方的天基感測器,這將克服地面雷達的限制。


相關推薦

緬甸8.2級強震逾千人死亡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多地傳出災情
avatar
藍莓日報
緬甸強震 國際社會馳援災區
avatar
藍莓日報
萬斯強登格陵蘭狂食閉門羮
avatar
藍莓日報
美國防長疑洩五角大樓機密
avatar
藍莓日報
湯加 7.1 級地震發海嘯警報
avatar
藍莓日報
駐緬使館證實一中國公民遇難
avatar
藍莓日報
德國私營航天火箭「爭空」受挫
avatar
藍莓日報